主题: 从贵州省公路桥梁看贵州交通发展 ——访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 许湘华
访谈地点: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访谈时间: 2022年12月30日
嘉宾: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 许湘华
访谈主题: 从贵州省公路桥梁看贵州交通发展 ——访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 许湘华
内容简介: 贵州桥梁是贵州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贵州走出大山与外部世界进行对话交流的一道亮丽风景和最具自信的独特文化符号。
主题:从贵州省公路桥梁看贵州交通发展——访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 许湘华
时间:2022年12月30日 10:00-10:30
嘉宾: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 许湘华
简介:贵州在建和已建桥梁共29660座,其中高速公路15572座;世界高桥前10名中,有4座在贵州,获得“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的桥梁全国有9座,而我省就占4座,成为世界级高桥最多的省份。贵州桥梁是贵州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贵州走出大山与外部世界进行对话交流的一道亮丽风景和最具自信的独特文化符号。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请许总工就贵州省桥梁建设情况等与大家进行交谈。许总工,您好!欢迎做客在线访谈,节目开始前,请您和网友们打声招呼吧!
许湘华: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许总工,请您向大家简要介绍下贵州桥梁总体情况。
许湘华: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是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地势西高东低,境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贵州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3%,喀斯特地貌占61%,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交通畅通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地形唯有逢山开隧、遇水搭桥,才能冲出重山阻隔,筑路修桥,处处都是高边坡、高挡墙、高路堤和高桥墩,特别是高速公路,主要特点就是线位高,我省高速公路平均桥隧比早些年45%以上,近年建成的剑河至榕江高速公路,桥隧比高达77%,工程造价更是平原地区的2倍以上。
截至2021年底,贵州在建和已建桥梁共29660座,其中高速公路15572座;世界高桥前10名中,有4座在贵州,获得“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的桥梁全国有9座,而我省就占4座,成为世界级高桥最多的省份。在“黄金十年”的公路建设大跨越发展进程中,贵州在桥梁建设方面发布技术指南20部、地方标准7部、申请专利13项,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贵州实现了从“地无三里平”到高速平原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世界桥梁博物馆”,贵州桥梁是贵州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贵州走出大山与外部世界进行对话交流的一道亮丽风景和最具自信的独特文化符号。
主持人:许总工,大家一定也很想了解贵州桥梁发展的历史,您向大家简要讲述下吧。
许湘华:贵州桥梁建设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贵州现存桥梁最早的是南宋时期的遵义普济桥,为川黔古驿道桥梁,建成初期,因比附近所有的桥都高,所以人们都称之为“高桥”,至今保存的是崇祯时期复建的。在地形利用方面典型范例是明朝的福泉葛镜桥,该桥为三孔石拱桥,横跨在麻哈江两岸绝壁之上,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设计绝妙,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400多年,坚固如初,1941年,茅以升组织测算,葛镜桥各孔静重和对称活载,10吨重型汽车通过完全安全,誉为“西南桥梁之冠”。贵州古桥还有不少非同寻常之处,要么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要么与重要历史人物结缘,其中不少故事值得深入发掘,比如花溪宫詹桥,系清初著名诗人周起渭于弥留之际嘱其后人在其家乡修建的一座石桥,因周起渭曾经在宫中任过詹事府詹事,故名宫詹桥。再如黔西朵妮桥,由古代著名彝族女土司奢香夫人为通“龙场九驿”修建,因当时部下朵妮为修桥劳累而死,遂以“朵妮”作桥名表示纪念。抗战时期,贵州桥梁为确保战时重要战略物资的运送和补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演绎了不少精彩的故事。比如盘江桥,作为滇缅公路的咽喉,1941年6月日军飞机组织多轮轰炸,将大桥炸毁,导致交通中断,当时政府组织人力抢修,修复钢索桥通车,确保了这条战时物资运输生命线的畅通。再如独山深河桥,1944年侵华日军由广西经黔桂公路进犯贵州,行至城北9公里深河桥处,入侵贵州的铁蹄因桥断终被止住。如今深河桥边建立深河桥抗日文化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国后,随着贵州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桥梁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攻关,在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设计、施工、技术等各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围绕峡谷大跨径桥梁的结构体系及理论等瓶颈问题,攻克了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难题。1959年竣工的花溪松柏山大桥,是我省桥梁集团创建前修建的第一座桥,也是当时国内最大跨径的空腹式石拱桥。桥梁建成后,贵州省人民政府以参与松柏山大桥建设的施工人员为主体,成立了“贵州省交通厅桥梁工程队”,也就是后来的桥梁集团,贵州有了第一支专业的桥梁施工队伍。1995年,建成的省道205线江界河大桥,主跨330米,作为我省桥梁建设第一座里程碑式桥梁,为当时世界跨度最大的混凝土桁式桥梁,也是我国首创的桁式组合拱桥型式,在当时施工机械极不发达情况下,因构件重量轻,可用扒杆实现吊装,无论桥型、工法,均为首创,该桥型跨越能力大,施工简便,为我省峡谷大跨径桥梁建设了提供宝贵经验。1998年,我省又首次采用钢桁梁悬索结构,建成盘江至百色公路南盘江大桥,拉开了建设山区峡谷悬索桥的序幕。2008年,贵州建桥史上又出现第二次飞跃,迎来了贵州桥梁史上第二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建成镇胜高速坝陵河大桥及北盘江大桥,一条高速,两座特殊桥梁,其中坝陵河大桥主跨1088米,率先在山区峡谷建成千米级跨径桥梁,实现大跨径悬索桥的突破,在坝陵河大桥建成之前,贵州桥梁跨径不超过千米,坝陵河大桥的建成把我国大跨径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提升到新的台阶,开创了全新的施工工法,为山区大峡谷的桥梁设计和施工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也使贵州桥梁界建设管理、设计、施工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的桥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有哪些呢,请许总工跟大家分享下。
许湘华: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以国发〔2012〕2号文件定位的“打造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为引领,相继打出了“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三年大决战”等一系列加快交通建设的“组合拳”,2015年县县通高速,2017年村村通硬化路,2019年组组通硬化路,公路建设跑出了“贵州速度”。贵州桥梁建设同样突飞猛进,下面我数数家珍,2013年,建成水盘高速北盘江大桥,再一次创新桥梁的结构形式——跨径29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桥。2015年底,毕都高速北盘江大桥建成通车,连接黔滇两省钢桁梁斜拉桥,以565米的垂直高度,一跃成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主跨770米的斜拉桥,也是当时的世界第一。为铸造这一“冠军高桥”,我厅曾组织10余家单位50余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依托交通运输部针对北盘江大桥的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为今后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大跨度桥梁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指导。2015年,建成的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主跨113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跨板桁结合加劲梁悬索桥,亚洲第一的山区双塔单跨钢桁悬索桥,全桥仅用两年半时间建成,创造大型悬索桥的施工奇迹。2016年,贵州又再次刷新自己创造的斜拉桥纪录,建成了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斜拉桥——贵黔高速鸭池河大桥,主跨800米,还有世界首座非对称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惠罗高速红水河大桥。2018年,悬索桥在贵州又取得新突破,建成江习古高速赤水河红军特大桥,主跨1200米。同年,建成平罗高速大小井特大桥,该桥主跨450米,是世界上山区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大桥结构、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是我国典型的高山峡谷大跨度钢管拱桥和世界同类型桥梁之最。2019年底,平罗高速平塘特大桥建成通车,该桥为三塔斜拉,第二号主塔高度为332米,为世界第一混凝土高塔桥,桥梁设计时将力与美相结合,形成了极具动感的桥梁整体造型,展现了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的神韵,同时施工中世界首创钢梁整节段纵移转体悬拼工艺,堪称世界峡谷桥梁建设的典范之作。2021年建成通车的国道G320线花鱼洞大桥,是第一个完全由贵州省本土企业设计施工、监理、检测获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国际大奖的项目。造价仅1.1亿元的花鱼洞大桥,利用新桥拆除旧桥,对红枫湖保护区没有任何污染,凸显了技术含量及环保价值,标志着贵州山区峡谷桥梁建设不仅“大而全”,在“小而精”上也达到了世界认可的全新高度。今年以来,就在不久前,12月15日,仁遵高速大发渠特大桥建成通车,大桥与“大发渠”交相辉映,为沿线百姓脱贫致富提供重要交通保障,是黄大发同志“一生只为一清渠”奋斗精神的传承。12月28日,贵黄高速甘溪特大桥建成通车,主跨300米,全长1220米,是世界上第二座空腹式刚构桥,在同类型桥梁结构形式下跨度世界第一。
主持人:我们贵州桥梁取得的成绩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那在接下来的建设中,还有哪些大桥值得我们期待呢?
许湘华:在建项目中,也不乏世界级大桥,比如纳晴高速乌蒙山特大桥主跨270米,左幅桥全长491.5米,右幅桥全长511.5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座钢桁-混凝土组合拱桥。纳晴高速六枝大桥全长2012米,墩高196米,单跨跨径320米,其中主桥墩高度、单跨跨径、箱梁宽度、全桥长度四项在目前同类型空腹式连续刚构中排名世界第一。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为跨径142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桥面距水面625米,建成后将超越北盘江大桥,成为世界第一高桥。贵金古金烽乌江大桥,主跨650米,无预拼零扩孔,体现了精细化造桥,首次采用蒂芙尼蓝,实现大桥与自然蔚然天成,这座桥是人造结构物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许总工全面而且详细的介绍,相信在全省交通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座跨越天堑的桥梁,不仅融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成为贵州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更融入一代又一代交通人的血脉。桥梁建设大跨越,助推交通大提升,如今,万桥飞架,大道纵横,不仅是交通人的骄傲,更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标志。本期访谈到此结束,谢谢许总工,也感谢各位网友对在线访谈的大力支持,我们下期再会!
许湘华:谢谢主持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发扬贵州交通人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我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谢谢广大网友对省交通运输系统的关心和支持。谢谢主持人,下次再见。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