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桥飞架,千隧贯通;穿山越壑,恢弘壮美。
这里是贵州。从“地无三里平”到“高速平原”,这座“桥梁博物馆”不断书写山乡巨变、山河织锦的绚丽新篇,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坦途铿锵迈进。
自2019年成为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以来,贵州建立健全25家省有关单位组成的交通强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实施纲要》,制定“综合立体交通网、运输服务、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交通安全”5个方面评价体系,并将交通运输部同意开展的5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细化分解为33项约束性任务、20项预期性任务。
目前,53项任务已完成46项,总体完成率达87%。其中,约束性任务完成32项,完成率达97%。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成果正加快形成。
交旅融合 “桥品牌”闪耀世界
近年来,贵州交通运输系统以机制创新为引领,通过建立交旅融合联席工作机制,精心编制旅游公路发展规划、设计导则和交通服务,支撑荔波、黄果树、赤水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并加速制定桥旅融合标准,以交通先行服务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力铸就交旅融合发展的贵州样板。
黔山秀水间,一座座大桥拔地而起,一幅幅路景相融的壮丽画卷正加速铺展——
紧邻黄果树旅游景区的坝陵河大桥,迎来了一波又一波中小学生。这里不仅拥有全国首个以桥梁为主题的“STEAM”研学课程,还开发了蹦极、低空跳伞、高空秋千等多项极限运动项目和定制服务,被誉为“世界桥旅融合的样板”。
在天空之桥“桥旅融合”服务区,穿行于云雾氤氲间的平塘大桥尽收眼底,桥梁科普馆、天文科普馆、贵州“两路”精神传承馆人潮涌动。这座服务区集观桥赏桥、研学教育、红色旅游等多业态为一体,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
依托丰富的桥旅资源,贵州有效整合周边村寨、景区旅游资源,打造了平塘大桥、坝陵河大桥等一批“明星桥”,加快推进在建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示范项目。据介绍,天空之桥“桥旅融合”服务区、“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旅游环线分别获评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十佳案例、典型案例。
品牌塑造熠熠生辉,宣传推广浪潮迭起。贵州省政府召开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桥梁建设新闻发布会,并组织“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特别报道,让八方来客在青山绿水间感受独特风情,将交旅融合的辉煌成就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
路通业兴 美丽乡村幸福出发
俯瞰贵州大地,一条条农村公路宛如锦缎,串联千村万寨,为多彩贵州增添了勃勃生机。
为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贵州交通运输系统全方位统筹推进建设,全过程高效协同治理。一方面,集中实施“村村通”和“组组通”硬化路、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等规模性攻坚行动,制定农村公路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地方标准;另一方面,研发贵州省“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全面实行“路长制”,建立“县有执法员、乡有监督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保护机制。
此外,贵州推动全领域深化体制改革,引导省、市、县三级均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三级财政5∶2∶3的养护资金支出责任,全面推行市场化、专业化养护。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水厂至威远美好幸福路将神泉谷景区、高空漂流、网红花海等串珠成链,探索出“以改提质、以路兴游、以产养路”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黔西布依族苗族自治南州望谟县,打易至乐旺(打易至郊纳段)共同富裕路串联起了万亩茶园和郊纳古驿小镇对外通道,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遵义市绥阳县,金山至双河产业兴旺路沿河而上,温泉产业集群因路而兴……如今,贵州已建成3.4万公里美丽农村路,创建28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位居全国前列。
优化投融资模式 护航高质量发展
纳晴高速公路牂牁江大桥完成荷载试验,沪昆高速公路安顺至盘州段扩容工程天门大桥安顺岸主塔顺利封顶,六安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钢桁梁吊装施工正酣……在贵州,一批交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势如破竹,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项目顺利推进的背后,资金保障不可或缺。近年来,贵州创新融资模式,累计吸引约6300亿元社会资本投资4700多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占全省已通车和在建高速公路总规模的47%,引进约3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
为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贵州落实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如厦蓉高速公路都匀至贵阳段扩容工程与榕江至融安高速公路项目,完全由社会资本自行投资、自主建设、自负盈亏。
不仅如此,贵州创新投资模式和筹资机制,采取国家高速公路搭配省级高速公路或普通公路等打捆方式,提高项目包整体抗风险能力,并建立健全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交通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在贵州交通产业发展基金撬动作用下,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
强化风险管控 提升山区公路安全水平
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
在峰峦险峻中托起“高速平原”,如何确保安全?贵州交通运输系统制定《山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划分公路路网安全风险等级,并对典型路段交通安全设施品质提升技术标准;在交通运输部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基础上,深化提升内容,制定了全省交通安全设施品质提升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分步骤地改造升级全省老旧标准的交通安全设施。
据统计,贵州制定实施公路领域安全风险管控有关标准、指南等29项,实现工程建造、病害防治、应急管理、运营维护等各环节、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同时,着力科技兴安,建成交通建设质监平台,升级贵州公路边坡管控系统,实现公路边坡全寿命周期管控。
此外,贵州建成山区公路桥梁典型病害警示中心,以及全国首个“体验式”西部山区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实现对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的全方位监管、分析、预警和考核。其中,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包含惨痛事故感知、极端天气应对、违规驾驶体验等沉浸式项目,为从业人员打造了一堂生动的安全生产教育课。目前,该基地已接待60余场次培训观摩,接待1000余人次。
创新驱动 智慧交通发展持续突破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沪昆高速公路贵阳至安顺段扩容工程施工如火如荼。
作为贵州省首个智慧高速公路项目,该项目研发应用智慧建设管理系统,含进度计划、安全、环水保等8大模块,以及投资管理、现场监督、试验室管理等43项应用,覆盖质检资料交工等21项业务流程,基本实现了对项目建设全周期、工作部门全要素的有效管控。
这是贵州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交通运输系统印发科技创新助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着力构建体制创新、能力提升、技术突破、应用显著的科技创新体系,拟打造10个智慧交通应用典型场景。同时,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大数据分析应用,制定《贵州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试行)》,建成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等7个数字化服务平台,依托数据赋能大力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展望未来,贵州将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重要抓手,高水平加快推进5项试点任务验收工作,高效率实施收费公路改革创新、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等新增试点任务,推动试点任务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成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贡献贵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