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交审批〔2025〕50号
贵州交投赤万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你司《关于报请审批重庆经赤水至叙永高速公路(贵州段)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的请示》(贵赤万天呈〔2025〕4号)及初步设计文件收悉。根据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省交通运输厅关于重庆经赤水至叙永高速公路(贵州段)项目申请报告核准的批复》(黔交规划〔2025〕6号),经审查,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本项目路线起于黔川省界附近的穆村,接拟建的重庆经赤水至叙永高速公路四川合江段,经石笋、旺隆、新店、复兴、大同,止于黔川省界附近的两汇水村,接拟建的重庆经赤水至叙永高速公路四川叙永段,全长54.430公里。
全线设置石笋、天鹅堡、旺隆(枢纽)、新店(枢纽)、复兴、大同等6处互通式立交。
同步建设石笋、天鹅堡、复兴、大同等4条互通连接线,共9.946公里。其中,石笋互通连接线4.196公里,天鹅堡互通连接线4.21公里,复兴互通连接线1.11公里,大同互通连接线0.43公里。
同意全线设置停车区1处,服务区1处,匝道收费站4处。
(二)全线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互通连接线均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其中复兴、大同互通连接线路基宽度10米,石笋、天鹅堡互通连接线路基宽度8.5米。
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其余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执行。
二、工程地质勘察
勘察单位依据相关规范,结合项目特点,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对推荐线及比较线的构造物实施了综合工程地质勘察。勘察手段和方法运用较为合理,勘察深度及工作量布置基本满足初步设计要求;初勘报告内容较为全面,相关结论基本正确,所附图表较齐全,基本满足初步设计的需要。
下阶段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沿线危岩体、堆积体、滑坡、顺层边坡等不良地质,软土等特殊性岩土工点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其分布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及对工程方案的影响,为处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二)加强路基高填深挖及特殊路基路段工程地质勘察,增加地质勘探点及土工试验,核实各项物理力学参数,加强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评价。
1.加强K20+250~K20+430段右侧、WL2YK29+880~XDGYK31+050段右侧、K42+345~K42+465段右侧等高陡路基段落工程地质勘察及路基滑移稳定性计算分析。
2.加强K26+050~K26+260段右侧等顺层边坡段落的工程地质勘察。
3.加强天鹅堡互通AK0+400~AK1+270段、AK1+270~AK1+460段,AK1+530~AK2+220段等段落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堆积体的规模、范围、性质及对路基安全性的影响。
(三)加强桥位区堆积体、危岩体的工程地质勘察,详细查明桥址区不良地质情况;对裂隙、节理发育,岩层产状为顺层的桥位岸坡,应切实做好岸坡稳定性评价,防止施工期诱发次生灾害,保证桥梁墩台安全可靠。如:进一步查清永合大桥、石稻场大桥、高笋田中桥等桥梁墩台处堆积体的规模、范围、性质等,评价其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加强石笋特大桥、复兴赤水河特大桥桥位地质勘察工作,查明石笋特大桥场区危岩体、堆积体的分布情况,评价对桥梁的影响,加强复兴赤水河特大桥岸坡稳定分析工作,评价对拱座设置的影响。
(四)加强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及分析,综合钻探、物探及岩土试验成果,合理划分围岩级别。如:加强樟柏岩、长期、旺隆等3个特长隧道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加强旺隆隧道洞口地质勘察工作,查明进口端堆积体的规模、范围、性质及对隧道安全性的影响。
(五)加强互通区、服务设施、取弃土场的工程地质勘察,补充相应的勘察成果及筑路材料试验成果报告。
三、路线
(一)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走向基本合理,符合项目申请报告核准的批复要求。
(二)初步设计根据工可推荐的路线走廊带,综合项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建设条件以及沿线城镇发展、路网规划、运营安全、工程规模及投资等因素,布设了推荐方案(K线)以及B3、B8、B10、共走廊段方案一(与蓉遵高速共线方案)等4段同精度比较线,推荐方案路线全长54.430公里,同精度比较线27.646公里,占推荐线总长的50.792%,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推荐的路线方案(K线)。
(三)初步设计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合理。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4号)《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贵州省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黔交建设〔2017〕134号)要求,对路线平、纵、横组合进行精细化设计,减少高填深挖,优化土石方调配,减少弃方,合理控制桥隧比例及工程规模。在保证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贯彻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的设计理念。
(四)本项目桥隧比较高,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进一步优化桥隧段路线方案,改善桥梁的墩台基础、隧道洞口边仰坡、隧道洞内排水等设置条件。
(五)该项目建设条件较为复杂,下阶段应根据项目安全性评价,进一步强化相邻路段平纵指标的均衡性和线形连续性,强化平纵面与交通安全设施等相关工程的协调设计,以保障高速公路运营安全。
四、路基路面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形式、设计参数和一般路基、路面、防护及排水设计原则。应按绿色公路建设有关要求,统筹考虑路基安全、耐久、环保、节约等方面要求,进一步优化路基路面设计。
(二)沿线深挖路堑较多,下阶段应加强外倾结构面和外倾层面控制的边坡调查,结合变形破坏机理,加强高填深挖路基稳定性的勘察和分析计算,进一步完善路基设计方案并针对性设计,保障工程安全。高填路堤应加强下伏软弱土层厚度、路基稳定性的勘察和分析计算,进一步细化高填路堤设计方案。同时应进一步核实高路堤水文地质条件,完善高路堤防排水设计。
(三)下阶段应结合赤水地区地形、地质特点,系统核查本项目边坡防护方案,加强稳定性分析与防护支挡设计,特别针对灾害点、临边临河路段、半填半挖路段、取弃土场等重点段落,确保防护到位。
1.沿线地表水较发育,对于大于20米的填方边坡,如ZK20+180~ZK20+420段左侧、K42+345~K42+465段右侧等高填方路基,下阶段应加强陡斜坡地段路基稳定性分析和路基排水设计。
2.下阶段应加强顺层边坡稳定性分析,尽量降低挖方深度,优先采用放缓边坡及顺层清方的处理措施。
3.天鹅堡互通连接线存在多处堆积体,处治难度大、费用高,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其路线平纵方案,深化堆积体处治设计,降低工程风险。
(四)本项目弃方规模较大,下阶段应结合总体设计,综合考虑服务区、互通、收费场坪等土石方,进一步优化主线平纵线形,合理控制桥隧规模,采取经济合理的工程措施,减少路基挖方和废方数量。
(五)原则同意主线、枢纽互通匝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结构组合设计方案。初步设计主线、枢纽互通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为:4厘米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AC-20C)+8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5C)+3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级配碎石底基层,总厚度76厘米。
原则同意一般互通立交匝道、桥面、隧道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结构组合。一般互通立交匝道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为:4厘米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AC-20C)+3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级配碎石底基层,总厚度68厘米;桥面铺装上面层采用4厘米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中面层采用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隧道铺装上面层采用4厘米阻燃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中面层采用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收费站广场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六)下阶段应根据沿线气候、材料特征、交通量、车型比例、纵断面特点及交通量增长率等情况,结合各结构混合料及实验成果进一步优化路面结构方案。
(七)原则同意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下阶段应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和坡面径流特点,进一步优化综合排水系统设计,路界范围内排水自成系统,并与外部排水系统合理衔接。边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暴雨强度、汇水面积,通过计算确定;应加强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的排水处理,防止平坡路段积水;细化路桥(隧)衔接、急流槽、冲沟等部位防冲刷设计;进一步做好环境敏感段的路面、桥面水收集及处治设计。
(八)下阶段应根据《贵州省公路边坡养护检修通道设置技术及管理规定(试行)》(黔交建设〔2020〕60号)要求,完善边坡养护检修通道设计。
五、桥梁、涵洞
(一)全线共设置主线桥梁9244.47米/33座,其中特大桥2172.6米/2座,大桥6951.83米/28座,中小桥120.04米/3座;涵洞共41道。全线桥梁和涵洞方案布置基本合理,原则同意全线桥梁、涵洞的初步设计方案。
(二)下阶段应进一步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建设条件以及路线优化、交叉道路跨越要求等,合理选择桥梁墩台位置和孔跨布置,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对涉河桥梁,应根据行洪影响评价结论优化桥跨布置,并取得水利主管部门批复。
(三)下阶段应综合考虑结构安全、耐久、经济、施工方便等多种因素,加强桥梁标准化设计,标准跨径桥梁上部结构选择方案时,尽量统一相邻桥梁的跨径,以方便预制场地的布置,节约预制设备的投入,方便施工。
(四)互通区桥梁应结合平纵线形、墩高、变宽幅度等条件,综合考虑安全、经济、施工方便等因素,尽量采用预制结构,优化匝道桥梁下部构造尺寸。
(五)原则同意石笋特大桥采用主跨20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方案。下阶段应加强结构分析验算,完善预应力配置和构造措施,优化普通钢筋布置,有效控制跨中下挠和混凝土开裂风险。
(六)原则同意复兴赤水河特大桥采用主跨200米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方案。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地质勘察,合理确定主墩桩基长度,加强结构设计和主拱悬拼施工安全稳定性验算。
(七)原则同意大同大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方案,下阶段应加强与水利主管部门沟通,尽量优化桥梁跨径及桥长,节约工程造价。
(八)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位于堆积体、危岩体、深厚素填土等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影响范围内桥梁的勘察工作,准确查明其规模及分布,评价其稳定性,并制定针对性的处置措施。
(九)下阶段应充分落实桥隧安全风险评估及桥梁岸坡稳定性专题报告提出的意见,完善相关设计。
(十)下阶段应加强涵洞等小型结构的水文分析,合理控制孔跨布置,加强进出口设计及洞外防护措施。
(十一)下阶段应加强跨河、穿越环境敏感点路段的排水设计,构建完善排水体系,特别是危化品污染后的桥面水的收集处理,避免污染水源。
(十二)本项目地形复杂,部分桥梁施工场地布置、材料机具进场、预制构件运输等比较困难,下阶段应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加强施工便道和施工组织设计,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十三)下阶段根据《贵州省公路桥梁养护检修通道设置技术及管理规定(试行)》(黔交建设〔2020〕61号)的相关要求完善桥梁养护检修通道的设置。
六、隧道
(一)全线共设隧道23158米/8座,其中特长隧道14504米/3座、长隧道7948米/4座、中隧道706米/1座,通风竖井176米/1座。原则同意初步设计的隧道设置及结构设计方案。
(二)下阶段应在加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基础上,结合路线调整,进一步优化隧道平纵线形、洞口位置、洞门型式、衬砌结构、防排水、竖井布设等,深化不良地质处治方案,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三)下阶段应加强隧道施工场地、隧道弃渣场地设计,合理选择弃渣场位置,进一步加强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四)樟柏岩隧道应尽快与四川省相关单位签订建、管、养方面的协议,协调统一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
(五)石笋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危岩体下方,危岩体对隧道的进出洞施工和运营安全影响较大,应进行处治,并适当接长明洞。
(六)樟柏岩隧道、大同隧道、石顶山隧道洞身存在村庄、水塘、农田、高压线塔、道路等,应进一步评估隧道施工对洞顶建筑物及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为防止地下水流失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环境恶化,下阶段应加强水文地质勘察,制定合理的防排水方案,保护生态环境。
(七)长期隧道与向斜轴线相交,下阶段应加强勘察工作,探明向斜构造的地下水发育情况及对隧道的影响。
(八)旺隆隧道
1.隧道轴线从旺隆天然气采区边缘通过,应加强调查分析,核查隧址区是否存在天然气的影响。
2.加强进口段堆积体的勘察工作,查明其对隧道的影响,补充该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完善针对性的处治设计,确保安全通过该区域。
3.原则同意该隧道采用竖井方案,下阶段应进一步完善竖井各交叉口的结构设计。
(九)下阶段应加强隧道通风、照明、供配电、监控、消防、救援及应急联动控制方案的协同设计,提高隧道运营安全和管理智能化水平,合理节能。
七、路线交叉
(一)全线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通道及天桥总体布局基本合理,立交选型和技术指标应用基本恰当。原则同意全线设置分离式立交10处(主线桥兼分离式),通道48座,天桥6座。
(二)原则同意旺隆枢纽互通采用T型方案。互通方案应预留蓉遵高速改扩建条件,避免后期产生报废工程。
(三)原则同意新店枢纽互通采用T型方案。该互通A匝道出口接环形匝道,下阶段应调整为平行式减速车道;互通方案应为蓉遵扩容预留改造条件。
(四)原则同意石笋、复兴、大同互通采用单喇叭A型方案。
(五)原则同意天鹅堡互通采用迂回型方案。下阶段应结合地勘成果加强互通匝道及互通连接线平纵面优化,降低边坡高度,控制工程风险。
(六)原则同意复兴互通与赤水服务区合建方案。
(七)原则同意设置石笋、天鹅堡、复兴、大同互通连接线。石笋互通连接线纵坡较大,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进一步优化平纵设计,尽量减小纵坡。天鹅堡互通连接线存在多处堆积体,下阶段应加强地质勘察,进一步细化路线平纵方案,减小对堆积体的扰动,加强堆积体处治设计,降低工程风险。
(八)下阶段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优化互通平纵面,控制互通工程规模;加强互通出入口设计,做好平交口的渠化设计、保通措施及交通组织设计,提高互通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九)下阶段分离式立交、通道和天桥设计应与地方主管部门充分沟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
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一)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布局基本合理。同意全线设置停车区1处(旺隆停车区)、服务区1处(赤水服务区)、匝道收费站4处(石笋、天鹅堡、复兴、大同)、路段管理分中心1处(复兴)、隧道管理站2处(天鹅堡、复兴)、养护工区1处(复兴)、路政执法用房(二类)1处(复兴)、交警用房(中队)1处(复兴)、隧道变电所10处、隧道水泵房8处、隧道风机房1处。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等(含隧道变电所、水泵房、风机房)房屋建筑面积30449.0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281亩。
(二)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提出的安全、服务、管理设施和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案。
(三)原则同意全线标志、标线、护栏、隔离栅、轮廓标、防眩设施、防撞设施等安全设施的设计。下阶段应结合安全评价结论,多雾路段、桥隧相接段、视距不良等线形指标较差路段做好安全设施的针对性设计,确保行车安全。中分带开口活动护栏应按《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规范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置的通知》(黔交建设〔2015〕227号)的要求设置,隧道反光环应按《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在高速公路隧道内全面增设反光环的通知》(黔交建设〔2016〕78号)的要求设置。
(四)下阶段应按《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路基护栏安全能力的通知》结合路段交通特征、环境特征、路侧危险度、技术指标等,强化路基护栏设计方案比选,核实护栏等级,中央分隔带路基护栏宜优先选用混凝土护栏。
(五)原则同意监控系统设计规模和总体布置方案,下阶段应加强雾区等特殊气候条件下监控设施布设。
(六)原则同意本路段收费系统纳入贵州省联网收费系统,下阶段应结合交通运输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建设方案》、《高速公路称重检测业务规范和技术要求》及省内相关技术要求,进一步做好收费及治超设施设计。省界应结合门架系统设置不停车称重系统,对跨省进入贵州重型车辆进行检测。
(七)下阶段应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调整高速公路通信管道设计数量的通知》(黔交建设〔2013〕138号)的要求进一步核实通信管道相关设计。
(八)原则同意隧道设置的通风、照明、供电、消防、监控等机电附属设施。下阶段进一步优化隧道通风、照明、供电、消防、监控设施设计及火灾工况联动救援方案,保证隧道运营安全。
(九)下阶段应按照《贵州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实施细则》(黔建消通〔2020〕91号)要求,提前向相关住建部门申请消防设计审查或备案。
(十)下阶段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诉求和意见,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研究在赤水服务区建设交旅融合新型服务区,支持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九、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一)本项目初步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原则基本合理,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恰当,原则同意全线环境保护设计及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二)下阶段应结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贵州省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黔交建设〔2017〕134号)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贵州省公路水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黔交建设〔2017〕317号)要求,把环保、水保的相关措施具体落实到设计中,并同步做好有关工作。
(三)下阶段应根据背景噪声监测结果进一步核查各敏感点噪声预测结论,并根据敏感点与线位距离、高差等因素核查声屏障高度及长度,保证声屏障施工图设计满足项目运营期降噪要求。
(四)全线景观绿化应结合沿线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环境特色及旅游景点等情况,统筹规划,充分展现项目沿线独特的地域文化。
(五)施工便道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项目沿线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若存在特殊施工便道则应进行专项设计。
(六)弃土场设计应结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要求,落实各项水保措施设计,注重植被的恢复,应督促环评报告、水保方案编制单位加强与勘察设计单位沟通对接,防止设计方案不一致导致环评、水保方案发生变更,影响后续建设环节。
十、设计概算
本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按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3830-2018)、《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3831-20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3833-2018)及贵州省的相关规定编制。概算编制原则及方法基本正确,基础资料较齐全,定额套用及费率取值基本合理,基本反映了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工程项目和内容。
(一)核定建筑安装工程费7,643,995,467元。
(二)核定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866,737,238元。
(三)核定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17,442,473元。
(四)核定预备费446,408,759元。
(五)建设期贷款利息562,240,769元。
重庆经赤水至叙永高速公路(贵州段)初步设计总概算金额核定为9,936,824,705元,较已核准批复的估算总投资减少620万元。本项目实际总投资应控制在初步设计批复的概算范围之内,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十一、其他事项
(一)请你司与相关的城镇建设规划、水利、环保、文物、林业、管线、电力电信及其它建筑设施的主管部门签订责任明确的书面协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与沿线环保和水保部门充分协调,深化环保、水保工程设计,保护沿线自然生态环境。
(二)请你司督促设计单位认真按此批复要求,并严格执行《贵州省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导意见》(黔交建设〔2025〕22号)有关规定,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由你司负责组织审查,审查意见报厅审批后方可执行。施工图设计阶段要认真落实标准化施工的要求,并落实到设计文件中;做好农灌、通道,以及涉及机耕道、水渠改造等与沿线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程设计。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防止建设过程中随意变更设计和调整概算。若发生较大(重大)设计变更,必须严格按《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5号)和厅有关文件的要求履行审查审批手续,先申请,经同意后方能开展变更的施工图设计,设计完成后经审批才能实施。未经同意擅自实施的设计变更不补办手续,相关费用不得进入工程决算。
(三)请你司抓紧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按照交通运输部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施工许可手续。贯彻落实我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平安工地建设”以及创建“品质工程”的相关要求,加强施工期间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项目总工期(自开工之日起)4年。
附件:重庆经赤水至叙永高速公路(贵州段)初步设计概算审查对照表.pdf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5年3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