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走在铜仁市宽敞清洁的国省干线公路上时,或许你并未关注辛勤劳动的路工;当道路出现急难险阻时,你可知道,她们与男同事一样参与抢险救援。她们,就是活跃在全市1000余公里干线公路上的养护女工,一群特殊的“公路天使”。
2月22日,记者见到文光英时,她穿着制服正与同事在省道305线石阡花桥段作业。15岁那年,她子承父业,成了一名养路工。在慢慢山路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干就是30年。因为是高强度野外作业,45岁的她,即将退休。
铜仁公路管理局目前在一线的养路女工共有119人。这是一个特殊群体,很多人是早年顶替父母加入养路大军的,如今,年龄大都在40岁左右。她们不但要承担道路的保洁、维修等养护工作,还要参与道路的抢险救援。由于该局20多年没招工,如今,她们仍然是一线的一股重要力量。
以往,干线公路是泥路,养护工作量很大。她们和男同事一起,开山采石、推车铺砂,巾帼不让须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006年,铜仁干线公路完成“泥”改“油”,养路工的作业条件和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劳动量降低了很多。尽管如此,她们仍要承担道路的保洁、维修、抢险、保畅等繁重工作。
今年1月22日,正是农历除夕,省道305线石阡石固段出现道路结冰,车辆无法通行,需要撒盐保畅。一大早,文光英就和同事上路作业,一直干到下午3点。正月初二,省道203线五德段道路结冰,几十台车辆滞留,文光英也赶过去支援。
2008年的那场特大持续低温凝冻灾害,让文光英永生难忘。有些路段,结冰甚至厚达10多厘米,撒盐根本不起作用,需要人工除冰。有时,遇到车辆滞留,还得半夜起来前往救援。
她说:“只要让焦急的司乘人员及时通过,自己再苦点累点,也是快乐的。没有想到过退缩,总是想方设法出力干好。”
泥路改油路后,石阡县公路管理段实行分段养护。文光英的养护里程为5公里,有时接到突击任务后,她还拉着丈夫帮忙。
蔡江红是沿河公路管理段沙子站的一名女工。2007年,丈夫工伤死亡,大家都劝她多休息一段,但是一个星期后,她就毅然上班。在养好路的同时,也艰难地拉扯着两个孩子。因为工作忙,她把小女儿送到城里的寄宿学校读书。她讲了一个令人心酸的事:有一次,她准备从家里回到边远的道班,拿零花钱给小女儿,女儿说却“妈妈,我不要钱,我只想你多陪陪我。”
沿河公路管理段在一线工作的就有7个女工。妇委主任刘亚平说:“她们与男职工一样,工作上兢兢业业,没向段里申请任何特权。 脏活、苦活样样干。”
阳荣秀是印江公路管理段的女工。工作26年,她几乎在段里所有的道班都呆过。她说,苦点累点没关系,有时会因很多人不理解我们而感到难过:下雨天,有的驾驶员不讲职业道德,车子开到你身边时,不减速,泥浆溅得满身都是;有的路边修车铺,把油污往路上泼,路边堆废料,去与他理论,他还蛮横不讲理……
她的同事王强说:“在工作中,我们总是想力所能及地给予她一些帮助,但她总是摇头拒绝。在工作之余,她还主动帮大家洗衣做饭。”
从青春少女到中年妇女,她们在漫漫山路上完成了人生的转变。有人说她们是山路上的一道风景,是马路天使,但更多的人说她们更像铺路石和路边的小草,默默无闻中奉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
文光英用勤劳的双手让道路变得畅通、洁净、绿化、美观。记者问她都用过什么化妆品,她难为情地说自己从不化妆。一旁的女同事就帮腔:我们的化妆品就是护手霜,让拿扫把的手冬天不开裂。

来源: 贵州日报第八版黔中楷模专栏 时间: 2012年03月13日 作者 :何 江 贵州日报记者 陈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