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经两年多纷争的贵州省贵阳至兴义客运班线运营状况,在贵州省道路运输局制定相关措施后得以改变——由此前松散的经营变为集约化运营的“抱团”方式。经过近两个月的实践,这种模式初显成效,使乘客乘车舒适度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状况也极大改善。
恶性竞争影响运输效率
贵兴班线是往来于贵阳至兴义的客运班线,该班线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近年来,随着营运车辆数量迅速增长,出现盲目发展、恶意竞争、质量信誉下降的现象。
2004年贵兴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贵州省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对该线运力进行整合,车辆数量由108辆整合为58辆,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然而,由于车型不统一、班次不对等和贵阳市老城区车站搬迁等问题,车辆发车不准时、互相抢客等行为时有发生。自2008年开始,贵兴班线屡次发生联名上访、堵站、罢运等事件,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及社会稳定。
“由于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行业管理部门一直在调解,但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日前,贵州省道路运输局客运科有关负责人说。
集约化运营后降成本提服务
8月份,贵州省道路运输局经过调研分析,提出了集约化、股份制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这一思路得到车辆承包人的普遍认同。
随即,贵兴班线上58辆客运车所属的客运公司联合推举出管理人员,逐步理顺8辆大型客车和50辆中小型客车在利益分配上的比例关系,并实现58辆客运车统一从贵阳金阳客车站和兴义市西客站两地发车和进站,形成循环发车、利益按比例合理分配的运行机制。
9月1日,贵兴班线车辆采取集约化和股份制模式试运营,一个多月来成效明显,服务质量提升后客源也相应回升。
服务提升了,运行成本下降了,效益也增加了,集约化和股份制经营模式让贵兴班线车辆承包人尝到了甜头。据统计,实施集约化经营后,贵兴班线的客车实载率显著提高,9月份的实载率为74%,比5至8月份的平均实载率提高了14.25%,每月可节省燃油24216.3升,节约驾驶员工资、通行费等30多万元。
“贵兴班线历史遗留问题在贵州省客运行业不是个别现象,这种改良措施提供了解决行业问题的样板。”贵州省道路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贵州省客运行业还有不少类似情况,贵兴班线集约化经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了客运“安全、便捷、经济、环保、高效”,并促进该线路向规范化、规模化经营以及“品牌线路”转变。
来源:中国交通报2版 2013年10月30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