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媒体聚焦

《中国交通报》:贵州:应急保通 平安护航

发布日期:2014-03-03 16:43 作者:王佳佳 来源: 信息中心 字号:    
   连续十几天,贵阳至毕节公路路政大队大队长付光勇和他的队员都未睡过囫囵觉。
  “每天回驻地吃完饭只能在沙发上休息,一有情况,就要马上出门上路巡逻。”付光勇所说的情况,就是救援因大雪困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
  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面对连日低温雨雪凝冻天气,贵州交通运输系统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在各条交通运输线上打响了“抗雪凝、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硬仗。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凝冻以来,为确保各条路段安全畅通,各级交通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在人力、物资、机械设备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在各条易结冰路段上备足防滑沙、麻袋等抗凝保畅物资和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同时加大路政巡查工作力度,以保证各条线路的安全畅通。
  随着全省凝冻范围进一步扩大,2月10日,贵州省交通部门启动雪凝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全省交通运输部门进入抗凝保通工作应急状态。
  全力保通
  2月18日,一夜间的特大降雪后,厚重的积雪完全覆盖贵阳市境内所有国省干线和县乡公路,有的路段甚至出现结冰状况。在贵毕公路上,十多名着装整齐的路政执法队员在路上巡查。路边的提示牌已被大雪覆盖,但路面上却没有多少积雪凝冻,全线畅通无阻。
  据介绍,该路段上有37座桥涵,其中有3座特大桥,只要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整个桥面基本都会出现凝冻,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每到凝冻期间,大队12名队员全部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白天上路巡查、处理路政案件或参加维护交通,晚上坚持道路巡查,发现桥面结冰,就及时撒盐。
  为了保证路面不遗留安全隐患,保证每日3万台次的车流量能顺畅通过这条不宽的二级公路,路政人员采取夜间撒盐的办法,“一般是晚上12点左右开始,第二天早上六七点再撒一次,直至全线撒通。”付光勇说。“凝冻严重时,双向撒盐一次就要3个多小时,经常工作至天亮才可以休息。”
  记者在办公室见到贵毕路政大队抗凝保通的工作记录,文字不多,简单的数字却真实记录了路政人员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2013年12月底至2014年2月,共接到救援电话76余次,出动抗灾保畅排障路政人员18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7台次,使用工业盐45吨、防滑沙63吨,帮扶群众600余人次。
  真情履责
  日前,四川车主雍先生将一面书有“雪中送炭,情暖人间”的锦旗送到贵州安顺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心救援养护人员手中,感谢不久前在大雪中及时帮助他逃离险境。
  2月18日早晨,安顺普降大雪,普定至安顺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积雪深达12厘米,对于救援养护人员来说,这是繁忙而紧张的一天。上午9时50分,当普安高速公路养护站负责人杨刚接到了普安高速公路营运中心主任张国庆的指令——有一辆轿车在普安高速公路下行K29公里处打滑,情况危险,立即救援。接到指令后,10时5分,救援人员王代江等赶到现场,除雪、撒盐,推车。10时20分,打滑的轿车终于驶上了正常的车道。
  一幕幕紧急救援的场面,几乎天天在冰雪天的高速公路上上演。
  2月11日,水城高速公路管理处红果路政大队管段范围内遭受寒流来袭,外地司乘人员因对贵州地形地貌、天气情况的不了解,加之车速过快,导致在G60沪昆高速公路盘县境内白泥洼1号桥处发生一起三车追尾交通事故。
  记者在三车追尾事故现场看到,第一台车因车速过快撞上桥墩护栏,导致车体严重变形,地上全是玻璃碴和泄漏的机油。尾车是一部外地小轿车,车内坐有两名妇女和一名小女孩。深冬的寒夜气温低得让人发抖,小女孩冷得哇哇大哭。路政人员迅速组织救援,维持现场秩序。一边摆放安全警示标志牌、设置安全锥,用喊话器提醒过往车辆谨慎驾驶,避免造成二次事故;一边把三人送往大队休息取暖。
  经过红果路政人员的努力,终于快速处理完毕事故现场。一条平安、通畅的大道又静静盘旋在巍巍大山之间。那位经施救后躺在值班室床上的小女孩酣然入梦,红红的小嘴正向上扬起。高速路政人员以坚定的信念,有效的行动,为高速公路司乘人员构筑起一个爱心平安梦。
  本报记者 李黔刚 王杨 胡颂平 特约记者 刘叶琳 通讯员 陈文英 蒋天琪 陈咏梅 吴建刚 谭燕 桂克斯 田东洋
来源:《中国交通报》2014年3月3日第五版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