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媒体聚焦

“梦里桃源”见证交通沧海桑田

发布日期:2017-02-24 13:58 作者:liuyelin11 来源: - 字号:    

贵黔高速公路鸭池河特大桥。

20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铁索桥,左边为20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钢混桥。

丘林村年年桃花盛开吸引游客。


饱经沧桑的古盐道。

丘林村一角。  杨胜 摄


鸭池河畔 穿越时空


一条水绿波涌的河流,不同时代的古驿道、红军渡、铁索桥、钢混桥,与新建成的特大彩虹桥,组成穿越时空的交通诗篇,成为见证时代变迁的人文风景。


一个桃花盛开的村庄,走过百年辉煌,经历十年冷落,在各级政府持续不断的支持和不断变革下,实现农业和旅游交融发展,引领村民奔向小康再攀新高。 


乌江上游鸭池河畔,黔西县大关镇丘林村走过繁华、跌入低谷、又冲出藩篱,成功创建为贵州省小康示范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讲述了冷与热的转换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作为的发展辩证。


汩汩流淌的鸭池河见证着河畔无数个城镇和村庄的变迁,农历鸡年的初春,我们的记者踏访鸭池河畔的黔西县大关镇丘林村,在这个小小的村庄的变迁中感受到时代前进的步伐。


大交通改变了百姓的生活。它把人们从贫穷引向了小康和富裕的快车道。在时代的大潮中,乡村的变迁仍在进行、尚未完结,也不可能完结。眼下,脱贫攻坚战正酣,鸭池河畔的村庄变迁正带给奋进中的贵州儿女更多的启示。


鸭池河上的交通变迁让我们想到的一个词是:“在路上”,交通建设在路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也在路上,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加美好的未来一定在前方。


古盐道和公路


都曾带来繁华


阳雀声声在呼唤,鸭池河水报春来。


立春后,丘林村接连几日迎来暖阳。村前流过的鸭池河水干净透彻,波光粼粼。河边沙滩上,踏青的人群围着烧烤摊,悠闲地享受春光。村子里,干净整洁的硬化公路进村连户,旅游便道在林下和水边蜿蜒伸展,幢幢青瓦白墙的漂亮民居贴着大红春联,棵棵粗壮桃树在春风春阳中舒展身姿,含苞枝头。桃林下,套种的豌豆、蚕豆、马铃薯等早熟蔬菜已经接片,即将上市。


村支书罗志明白我们的来意后,把我们往村后的山上引。


这是一条已成荒径,却保存完好的古盐道。沿着梯子栈道往上行走,迎春花散漫而热烈地开放,錾子凿过的防滑条纹、青石板上的马蹄印痕,在百年风雨侵蚀中,老态龙钟,让人想起民间流传的民谣:


“四川老子贵州妈,生个儿子背盐巴。左手一个拐爬子,右手一个苦荞粑。”


说到民谣,罗志说:“我祖辈是四川古蔺人,背盐巴过程中选择到丘林安居的。” 


今人不见古时月,月缺月圆任评说。在外人看来,古盐道展现了一个时代生存的艰辛。而在大关镇干部群众眼中,古盐道留存了往日繁华的记忆,是大关人值得骄傲的历史。


“水西要害,贵筑藩屏”。 因地处交通要塞,大关镇历来商贸繁荣。是明清时期川盐入黔集散地,有大盐号三家,每天来往的盐商上千。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大关时,曾为贫困百姓开仓放盐。


交通钟爱大关人。20世纪三十年代末,由于清毕公路经过大关镇,大关人率先听见了汽车的喇叭声,车轮子经济逐渐取代了马帮经济。


“改革开放初期,大关镇车水马龙,被称为黔西的‘小香港’”。大关镇党委书记郝守军介绍。


一组数据,记录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关镇的辉煌:集镇和公路沿线有76家饭馆旅店,生意火爆,每天的公路沿线像赶场。“大关镇的来往车辆多,很多司机都会在这歇脚。别说修车店、小货品店,甚至在路边卖水果和瓜子都能挣钱。”


丘林村村民“张窾天”和他的兄弟姐妹,是这场“繁荣商贸”的受益者。看准了交通位置带来的经营优势,“张窾天”迅速锁定赚钱路子:开鱼馆。


“张窾天”是丘林村村民张德红外号,由于开鱼馆出了名,找到了钱,有底气,村民们夸赞他很“窾天”,他就打出了“张窾天”的鱼馆招牌。


张德红的赚钱路子找对了。清澈见底的鸭池河,是丘林村的天然财富。因水质好,且是流动的河水,鸭池河产出的野生鱼肉质格外鲜美。用清汤煮出的野生鱼,仅仅加些盐和鱼香草,就已香飘四溢,吸引不少回头客。


看见大哥的鱼馆开得热闹,张家另外的四姊妹也跟着开了起来。张家的“鸭池河鱼馆”占据着鸭池河桥头的风水宝地,声名远扬。


遭遇区位冷落


主动求变突围


然而,时代的发展,大关镇陡然之间遭遇了“区位冷落”。


2000年,贵毕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由于改道经过鸭池河下游的六广河,曾经站在交通前沿的大关镇,被冷在一边,人气和经济跌入低谷。


“车流量陡然之间减少了,集镇和公路沿线冷冷清清,家门口没了生意,很多年轻人只好去外头务工。”说起大关镇的“萧条”,村里的老人感慨。


张德红兄妹的鱼馆虽远近有名,仍然没有逃过这场“变故”。生意变差,几兄妹为争客源各怀想法,大哥张德红、三哥张德平和五妹张德芬把鱼馆搬去了黔西县。


因为交通改道,大关镇的发展陷入缓慢状态,往昔的发展自信逐渐消失。交通,给丘林村带来了往昔繁荣,也让村子陷入困境。


发展的外因没了,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作为?现实,考验着大关镇和丘林村。


“公路改道带来发展受冷,党委政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黔西县对大关镇投来更加关注的目光,大关镇党委政府带领群众在困境中奋力前行。


强基础。围绕水、电、路、讯、房等新农村建设主题,大关镇着力改善集镇和村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调产业。围绕着种植养殖业,大关镇利用河谷地带的气候优势和离贵阳市近的清毕公路交通,致力发展早熟蔬菜、水果等特色种植和养殖业。


丘林村过去有种植桃子、李子和樱桃等水果的习惯,镇党委政府选准具有市场品牌优势的白花桃进行种植推广,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同时,通过种植糯玉米、马铃薯、豌豆、蚕豆等早熟蔬菜,直销贵阳、清镇、黔西等市场。


“我们发展特色种植,为发展旅游培育了风景,收获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大关镇党委书记郝守军说,看着丘林村的千亩桃花林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黔西县委县政府和大关镇党委政府萌生了发展旅游的想法。通过项目支持,进行了古镇建设,完善了丘林村的特色民居提级改造、村组公路、连户路、旅游步道的硬化,并建起了广场,为发展乡村旅游准备了条件。


拥抱高速时代


做足旅游文章


机遇钟爱有准备的人。大关镇在交通改道的“十年之冷”中,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成功培育千亩桃花林。到2009年初,立项的贵黔高速公路经过大关镇的消息,给干部群众送来了发展春风。


按照规划,贵黔高速分别在离集镇4公里的新仁乡边界和离鸭池河4公里的清镇境内形成两个匝道,大关镇离贵阳城区只有50多公里,离黔西县城只有20多公里。“如果贵黔高速修通,我们又重新回到交通要道的位置。”大关镇党政领导盘算。


激活干部群众的发展激情,未雨绸缪谋发展,重现昨日辉煌,对接“高速时代”到来,大关镇在发展蓝图上理清思路。


借助即将凸显的交通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大关镇确立了“项目拉动、招商带动、产业互动”的三动战略,超前谋划迎接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和加强招商引资,实施集镇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农业产业调整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是带动千家万户同步小康的关键。大关镇依照自然条件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并通过实施“金凤还巢”计划,吸引外出青年返乡创业。2009年,丘林村青年罗志返乡创办养鸡场,规模越做越大,年孵化鸡苗达40万余只,出栏量2万只,还成立了黔西县供销社黑霸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发展,带动5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40余户群众全面实现小康。罗志成了致富带头人,并当选新一任村支书。


在文化旅游上做文章。大关镇立足于鸭池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盐道、古盐号、红军渡等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丘林村“桃花古渡”乡村旅游。


2009年3月5日,大关镇丘林村举办了第一届桃花节。“走古盐道、游桃花林、吃桃花鱼、戏桃花水”,成为桃花节的主题。


“当时困扰大关镇旅游发展的仍然是交通,办桃花节原本只是‘试水’,没想到游客蜂拥而来,找回了村民的自信心,还吸引了外地客商。”郝守军介绍。浙江省温州商人陈仕华2009年转手购买了鸭池河岸的八仙洞景点的开发权,八仙洞是风光独特的溶洞,过去受交通影响,旅游业多年来冷冷清清。


随后,丘林村的桃花节年年花开年年办。经过多年的对外宣传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的丘林村已经成为贵阳、清镇、黔西等地游客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10多家农家餐馆和旅馆兴起,并带动水果、蔬菜就地销售。


举办桃花节,不仅给当地村民在卖果之外,延伸出“卖花”的旅游增收门路,也给百年小镇贴上一张新名片。


事实上,除了优美的田园风光,丘林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也天赋异禀,景点众多。“鸭池古渡”“大桥雄姿”“铁桥古韵”“石桥遗址”“石栈天梯”“石壁刻字”“八仙过海”“八仙洞景”“红军强渡鸭池河天险纪念碑”和“古盐道”十大景点,备受游客青睐。


2016年7月,贵黔高速公路通车,大关镇人气升温,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大关镇确立了“旅游兴镇、项目带镇、产业富镇”战略和细化措施,谋求经济社会发展再攀新高。


浙江、福建、湖南、重庆等地客商进入集镇,从事家电、百货、农产品经销等产业。一些外出务工有了积蓄的青年农民也纷纷到集镇上购房置业。


八仙洞“洞主”陈仕华,眼见贵黔高速通车后游客越来越多,于2016年10月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搞集食宿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按照他的计划,准备投资2亿元,以“八仙过海”“八仙洞景”等景点作品牌,打造别具一格的道家文化,实现在贵州的淘金梦。


家乡有了发展奔头,张德红、张德平兄弟又把“鸭池河鱼馆”开回了丘林村,生意火爆。“以前生意好,赚的是‘过路钱’,现在挣的是‘旅游钱’‘长远钱’。”说起往昔之别,张德平感触良多。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刘莹 王淑宜 蒲学光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