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18年,贵州各级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坚持“八要素”“六个坚持”“五步工作法”,积极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生动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一年中的三个季节过去了,贵州喜获了哪些丰收?中国党刊网/领导者客户端/党建智库微信公众号联合策划,推出【金秋,看贵州这些收成!】系列报道,细数全省路、房、水、电、教、医等领域的“丰收账”;算一算九市州及贵安新区的“丰收账”。
高山深谷、沟壑纵横,严重制约贵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8月30日,贵州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彻底打通山区经济发展“大动脉”。今年是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实施的第二年,乘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之势,组组通首战告捷:贵州农村的交通更便捷,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更畅通。
截至10月12日,贵州全省累计开工建设通组硬化路8.04万公里,累计完成路基7.66万公里,累计完成路面6.61万公里,累计完成路面进度达到81.8%。全省农村村民组通畅率由去年的68.9%提高至90.1%,沿线受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155万人。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设施滞后,一直是以前制约贵州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贵州省围绕改善交通条件,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2015年,贵州在西部第一个实现了“县县通高速”;2016年,贵州成为西南地区高铁网络最重要的丁字路口;到2017年贵州在西部第一家实现建制村通畅率、通客运率达100%,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公路“组组通”。
贵州除了交出的这一份份令人欣喜的跨越式发展的交通答卷,在贵州广袤的农村,随着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的实施,越来越多、越来越宽、越来越美的农村公路绕青山绿水蜿蜒而行,铺设到每个村民小组,铺设到每户农家院门口,成为群众出行致富的小康新通道。
路通了 产业兴
“一共357斤。”在册亨县岩架镇兴贵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门口,洛王村坝修组农户王仕洪骑着自己的三轮小货车,把自己刚砍摘的新鲜香蕉卖到了合作社,简单方便,卖的价格还比原来翻了一番。
合作社的员工立马对这批新鲜香蕉进行包装入箱,等着新的网络销售订单一出,这批新鲜的香蕉就会通过邮政运输销往全国各地。
“路没修通以前,都是走的水路,水路不仅风险高,没有公路方便,而且成本高,多了上船、下船卸货的两次成本,现在电商渠道、批发商渠道都可以到现场装车、上车就走,节约了不少成本。”王仕洪主动向记者算起了自己的成本经济账。
织密“组组通”路网,岩架镇各村组的香蕉不仅“蕉”行天下,还优化了其香蕉产业布局。岩架镇还将各村组的香蕉产业集合发展,服务好香蕉加工厂等龙头企业,让企业做大做强,探索蕉下种植、蕉下养殖等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模式,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将香蕉树、果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吃干榨净”,用于生产香蕉粉、香蕉片、饲料等产品,不断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放大辐射带动效应。
路通了 旅游兴
一条条看似普普通通的村组公路其实一点都不普通,因为这是缩减了大山深处与外界往来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的“美丽乡村小康路”。
说起路,册亨县秧坝镇党委书记岑南峰说起了“玩笑话”。“现在许多外省的游客都是组团来福尧村旅游度假的。以前,别说其他地方的人来旅游了,就是镇上组织各村各组干部开会,花在路上的时间都要大半天,有时候还要安排吃住,现在路修通了,开完会,大家骑着自己的摩托马上就回村里组里开展工作了。”
现在,美丽的乡村公路绕青山绿水蜿蜒而行,铺设到每个村民小组,铺设到每户农家院门口,成为群众出行致富的小康路。
路通了,旅游兴。美丽的布依民族村寨走到了世人面前,现在福尧村建成了布依特色文化广场、锦绣坊、乡愁馆、感恩祠、森林氧吧栈道等,建成布依美食农家乐和乡村民俗旅馆,全力打造体验福文化、森林徒步、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留住最美乡愁。
“组组通” 通向幸福路
从“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到“组组通公路”,公路已然成为打通经济命脉,补齐交通运输“短板”,激活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依托“小康路”实现了农资送到地头、客商进入园区、产品直达市场,助力“黔货出山”,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实现了群众持续快速增收。
县城路网四通八达,乡村公路平坦宽阔,客运公交方便快捷,组组通公路入家入户。当前,农村公路已成为贵州农民群众获得感最强、支撑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成效最突出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也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农村公路离农民越近,闭塞和贫穷就会离农民越远,农村公路建设得越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就会越快。
贵州,正在为全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筑牢公路交通保障。农村公路规划网状图,像一条条“输血造血”的毛细血管,连接到每个村民小组,承载着群众脱贫致富小康梦,“组组通”通向幸福美好“黔程”,真正成为了群众心坎上的幸福路、小康路。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肖知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