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媒体聚焦

道真县石笋村:百米绝壁上凿出通组路

发布日期:2019-08-30 15:43 作者:zyjtj 来源: 多彩贵州网 字号:    

2019年5月30日,对于石笋村村民,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一条全长5.44公里,路面宽度4.5米的“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石笋村山区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难题。

这一天,石笋村村民盼了不知道多少年。

“祖祖辈辈的梦想,今天终于圆了!”68岁的杨代华是石笋村(过去称为“芙蓉江村”)的老支书。盼通车、盼发展,这个千百年来不曾有过公路的村庄,如今通了水泥路,老支书的脸上笑开了颜。

黄久贵  摄

2019年5月30日,”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正式建成通车。

苦了几辈人悬崖边上的小山村面临“万事皆难”的窘境。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忠信镇石笋村寨子组,坐落于芙蓉江峡谷谷底,是一个仅有100多名村民的小山村。

前有滔滔芙蓉江水阻隔,后有500米高的悬崖峭壁。过去,受地理位置和不通公路的限制,悬崖上的“天梯”是村民们出行的“交通要道”,出行难,运输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难,致富难,寨子组的村民万事皆难。

能有多难?

黄久贵  摄

出行难

从寨子组的山脚出发,沿着山间陡峭的羊场小道往上攀爬,扯着树枝,踩着碎石,5公里的山路,手脚并用也需要4个小时才能达到忠信镇。

运输难

粮食还能勉强自给自足,化肥、种子、盐巴等物品则需要从镇上采购,从悬崖上的“天梯”艰难爬行,成年人每次最多也就只能背20斤物品,生活物资极其紧缺。

上学难

90年代之前,适龄儿童只能徒步两个多小时到村里的学校上课,90年代之后,外出务工挣了些钱的家庭就选择在镇上租房,让孩子到镇上读书。

“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通车后,寨子村村民到县城的路程从过去的4小时缩短为现在的20分钟。

就医难

公路不通,医生请不来、病人出不去,夜晚生了病,村民得硬抗到天亮,再由其他村民捆绑在滑杆上,四个人抬着爬悬崖。2015年,杨代华在修房时曾从房顶摔下,摔断了5根肋骨。当时,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没有办法,4个60多岁的村民将杨代华捆绑在滑杆上,一路跌跌撞撞的翻山越岭,中途不小心滑了一下,将杨代华从滑杆上摔到地上,雪上加霜,杨代华身上的伤更重了。

发展难

公路不通,运输成本高昂,产业无从发展,种植的农产品除了自给自足,村民们只能每次背一点到镇上交换生活用品。交通不便,不仅阻断了寨子组人外出的路,也阻挡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

“祖祖辈辈的梦想,今天终于圆了!”68岁的杨代华是石笋村(过去称为“芙蓉江村”)的老支书。盼通车、盼发展,这个千百年来不曾有过公路的村庄,如今通了水泥路,老支书的脸上笑开了颜。

盼了几十年祖祖辈辈的梦想,今天终于圆了。

万事皆难,难倒了寨子组的每一个村民。修路,成了石笋村寨子组几代人的梦想。


2017年,石笋村修路的事被提上日程。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2018年道真县委、县政府抢抓“组组通”公路建设机遇,按照省委“不通则搬、不搬则通”的要求,通过县、镇、村各部门多方努力,积极协调,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踏勘,专程为“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进行选址、规划设计、编报项目并组织施工。

从石笋村坳口出发,新开挖的公路挂在山腰,风炮机“突突突”地冒着白烟,挖掘机“轰隆隆”地嘶叫着,挥起巨臂“啃”着岩石。举头望去,峭壁如刀切斧砍,仿佛随时可能倾压下来;俯瞰崖底,滚落的岩石像飞瀑倾泻,令人双腿发颤。

“太险了,仅仅山体开挖就挖了一年多的时间。”道真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志勇说,大型机械无法进场,只能靠炸药爆破一点、挖掘机挖一点的方式缓慢推进。

“这是我见过施工难度最大的通组公路。”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邹财源介绍,6公里的规划里程,其中2公里多在悬崖上,必须一点一点地“凿”出来。路基开挖全靠爆破,最多一天爆破要放160多炮,风炮机都打废了5台。

黄久贵  摄

随着“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更带动了山区经济发展。

刘青青 摄

5月30日,历时近两年,“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正式建成通车。从此,寨子组到忠信镇从过去手脚并用徒步四小时,到如今驾车20分钟就能到达。

“过去,我们是向上看,雄崖大片,低头看江水向东流,想来想去,怎么过活?今天,我要骄傲地回答这句话,向上看,一条水泥路穿过这片雄崖,向下看,汹涌的江水变成了碧绿的长峡。”见证了寨子组75年交通发展的变迁,寨子组村民杨发莲用一首打油诗抒发了对“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通车的喜悦之情。

见证了寨子组75年交通发展的变迁,寨子组村民杨发莲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说,寨子组村民的生活即将苦尽甘来。


黄久贵 摄

八月的道真,骄阳似火。崇山峻岭中,远远望去,这条挂在悬崖上的农村公路如一条丝带蜿蜒盘旋在山间。

“苦了几辈人,盼了几十年,现在终于通公路了!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今天终于圆了!”村里通了公路,过去最远只去过道真县城的杨代华又有了新的梦想:“路通了,我想坐着小轿车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黄久贵 摄

随着“坳口至寨子”农村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更带动了山区经济发展,引领和带动群众冲破了“穷门槛”,寨子组村民的生活即将苦尽甘来。


来源:多彩贵州网

责编 韦景全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