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连日来,抗击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役号角已经吹响。作为贵阳公路管理局派往黔东南州从江县加勉乡南烧村的脱贫攻坚突击队员的刘星,第一时间奔赴到南烧村战“疫”一线,进入疫情防线的“战场”。
新年刚刚过,刘星在与家人短暂相聚后,急匆匆的告别家人,赶往远在月亮山腹地的南烧村。“刘星是脱贫攻坚突击队员,在得知黔东南州已确诊4例的情况下,依然第一时间主动奔赴防疫一线!”南烧村第一书记夏忠礼说,虽然这个90后年纪尚小,但在战“疫”情中却很“老成”。
回村的路上,刘星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回村啦!一路回村7道关卡,7次被量体温。接下来要好好工作,做好疫情预防。2020、02、02,爱,永远不会迟到。”在2020年2月2日这个千载难逢的特别日子里,刘星在朋友圈如此写到。
刘星所在的监测点,设置在一家农户的猪圈旁。陈文英 摄
刘星前往的南烧村,是贵州省极贫乡镇之一——从江县加勉乡的一个极贫村庄。由于村里医疗水平较差、外出务工人员多、春节期间人群易聚集等原因,山虽然高、村虽然远,但疫情防疫工作变得难上加难。刘星深知,回村后,必须第一时间开展返乡人员大排查、疫情监测排查、跟踪随访、设置疫情防控劝返点、加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疫情防控工作。返回南烧村的第一天,村党支部就在村头、上别香和下污月三个地方设置疫情劝返点。“你这是要去哪里呀?过来测量一下体温,登记一下身份证号码。”、“没事少出门,口罩一定要带好,不要聚众,更不要去串门。”90后的驻村干部刘星在村口疫情防控劝返点忙碌起来,对过往车辆及人员实施疫情排查、消毒、测量体温,对进出村人口进行台账登记,确保不漏一车一人。
谈起村头的疫情防控劝返点,刘星说:“它是最‘特殊’的一个。”记者采访中得知,由于村里条件简陋,这个劝返点只能设置在离村口最近的村民吴文高家的猪圈楼上。因此,每天夜间值守,刘星总是隔着一层木板,闻着猪圈的味道,与楼下“二师兄”吃食声、呼噜声“相依为伴”。面对这些困难,刘星没有丝毫埋怨,更没有丝毫退缩,甚至在空闲之余,帮助患有残疾的吴文高老人背柴生火、打扫卫生。
谈起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刘星和大多数人一样,深知一线工作很“棘手”,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宣传普及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但他更加明白,作为一名脱贫攻坚突击队员,疫情面前,不能有丝毫退缩,唯有奋战!于常人而言,一年360多个日夜,工作之余,总有几天是要留给家人的。但对于刘星来说,陪伴家人似乎有限。
刘星在村里宣传防疫知识。陈文英 摄
返乡第二天,刚从疫情劝返点忙完回到住处,已是深夜十点。正在和母亲通电话的他,接到上级通知,要上户给一个村民测量体温。母亲担心的劝阻道:“都这么晚了,外面黑漆漆的,就不要出门了。测量体温的事,等明天天亮再去也可以呀!”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这份有些焦急的担心,他能理解,但他更明白:疫情当头,不允许有一丝懈怠和退缩,谁都可以待在家里闭门不出,但村干部不可以!共产党员不可以!“好的,妈妈,今天不出门,明天我再出去。你早点休息!”
刘星明白,“疫”情的事不能等,母亲远在千里,也不能让她担心。两难之下,他决定在电话里骗母亲一次。匆匆挂完电话后,很快,大门那头传来“砰”的一个关门声,他又悄悄的偷跑出去战“疫” 一线,上户测量体温了。
除了在劝返点值守,刘星还要抽出时间,对村长吴永富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再由村长转换成苗族语言,向村里170户700多苗族同胞普及。为了加快普及速度,提高村民的防范意识,刘星还要和村长将疫情防控知识录音,由小喇叭轮番在南烧村轮番播放。
“身体状况如何?家里吃的够么?有什么需要一定要及时和我说。”“这瓶消毒液,我就给你放在这里了,你要随时记得消毒,勤洗手,多通风哈。”
连续三天,刘星背着近二十公斤的消毒液奔走在南烧村各个角落,挨家挨户进行消毒。日行上万步,终于不落下一家一户,对村里170户人家都进行了彻底消毒。
在消毒期间,提醒村民提高大防控意识同时,也给村民们带去了党和政府最坚强的信号:作为党员的他们,就是那道最坚实的“防控墙”,永远隔在“病毒”和村民的健康中间!
刘星说,这里有南烧村人民的全力支持,有村里党员干部的团结协作,有上级领导的科学部署,“病毒”疫情肯定定会早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