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间,贵州交通运输建设一路凯歌、突飞猛进!贵州交通运输系统广大职工牢记使命、大展作为,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格外引人瞩目!从公路建设与养护一线、桥梁隧道建设、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到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地质水文勘测、营运管理、生产与技术管理、扶贫攻坚最前线,从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到紧张严肃的技术工作室,劳模先进引领,一大批优秀职工脱颖而出。他们以辛劳、心血和智慧创造了贵州交通史上的奇迹。他们是贵州交通人的骄傲,是贵州交通人的典型代表。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新时代贵州精神,奏响了奋力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华美乐章!
勇攀桥梁科技新高峰
——记全国劳动模范张胜林
从最基层技术员成长起来的原贵州桥梁建设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张胜林,长期从事公路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始终坚守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初心,锲而不舍,勇攀高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她参加建设的各类大桥获得国家级工法2项、发明专利6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4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等多个奖项。她以可贵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高超的工程技术,丰硕的业绩成果,先后荣获省第二届“青年创新人才奖”、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贵州省三八红旗手、“2017-2018年度十大桥梁人物”等荣誉称号。
张胜林审阅有关资料
2016年,任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后,张胜林主持了大小井特大桥、平塘特大桥、老棉河大桥等世界级工程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桥梁建设质量、安全、成本、进度效益的全面提升。其中,她针对建设过程中信息断链、数据失真等“黑匣子”问题开展BIM技术研究,将BIM模型导入四维管理平台中,通过数据分析为现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实现精细化管理,达到“提质、增效、降本、溯源”的目标;研发了一套缆吊与扣挂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桥梁缆吊和扣挂施工过程中扣索、锚索快速同步自动预紧、对称同步张拉;研发了一套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解决了超厚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问题,智能化控制内外温差和降温速率,节约了工期,全面提升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并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绿色环保效果明显。她采用叠合梁斜拉桥整节段上行式安装工法,自主研发钢主梁整节段悬臂安装的轻型桥面吊机,实现了山区陡峭地形下叠合梁斜拉桥整节段安装,有效控制了施工安全风险,降低了钢主梁安装难度和施工成本。这些相关研究成果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贵州省省级施工工法2项;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一等奖,贵州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研究成果《拱桥斜拉扣挂自平衡张拉及过程智能监控技术》被列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推广应用成果。
她编撰的《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补充预算定额》《贵州省瓦斯隧道预算定额》,填补了相关预算定额国内空白;编制的《贵州省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贵州省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贵州省公路养护小修保养工程预算指标》《贵州省公路养护小修保养工程指标编制办法》及《贵州省公路养护工程预算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完善了贵州省公路养护工程计价体系;编撰的《振动压实成型机》《北京市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指南》行业及地方标准,完善及填补了行业标准体系。
她先后主持编制和完善了《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图》,为企业建立健全了技术创新和管理体系,持续用新成果更新企业标准,筑牢了企业技术的灵魂。她还先后培养了20余名高层次专家型骨干人才。
做一颗默默奉献的铺路石
——记贵州省劳动模范鲍安富
省公路建设养护集团公司鲍安富,从部队退伍到安顺公路管理局安顺公路管理段工作,以无私奉献的“铺路石精神”,成为安顺建养公司广大职工学习的楷模。
鲍安富驾驶冷再生机进行施工
退伍初期,鲍安富被任命为连石铺道班班长,他带领全班人马开拓创新,拼搏奋斗,一举甩掉了该班后进班的帽子,使该班于2006年底被评为安顺段优秀班。2007年,他被上级抽调到普定公路大修工地,组装安装移动式沥青拌和机,并负责抓生产,不负众忘,圆满完成了5公里的油面层生产任务。2008年5月,他被借调到安顺公路管理局第三工程处,担任驾驶员和操作沥青路面铣刨机,前后完成了几十公里的沥青面层铣刨任务。2009年12月,他被派到南京学习摊铺机,取得了摊铺机操作资格证。2010年他被选中学习操作路面基层冷再生设备,承担了全局基层冷再生施工任务,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在工作任务重,空调又坏,噪音大,污染大的情况下,他每天从头到脚都是水泥粉尘,汗水混合着水泥使头发发硬,还有呛人刺鼻的味道。同事叫他顶不住就休息一下,他说:“工期紧,任务重,我一个人休息不要紧,机子停了,整个团队都要停下来,怎么能行!”几年来,他在冷再生工地上完成了近两百公里的大修任务。
2013年5月,他被选派到贵阳参建学习压路机操作,取得了压路机职业操作证。他还经常作为应急抢险队员,先后参加多次321钢桥架设抢险。2019年到安顺建养公司工作以后,他先后完成关岭大中修油路铺筑、紫云小修路段油路铺筑及平坝大中修油路铺筑及基层冷再生施工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
他勤奋苦学操作技能,苦练专业技术本领,熟练掌握了各种道路施工机械的操作技术、保养技巧及故障判断要领,无论是冷再生机、压路机还是摊铺机,都能得心应手,成为一名公路养护多面手,业务水平大大提升,于2018年12月通过省交通运输厅考试取得了技师资格证。
鲍安富常说:“我愿做一块砖,哪儿需要哪儿搬”。他认为“工作没有好坏之分,岗位也不存在高低之别,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个机会,每一个岗位都值得热爱。只要认真负责、勤奋努力去做,在平凡的岗位也一样可以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来”。多年的忘我工作,他总是和妻儿聚少离多。他的妻子在安顺营运中心白岩收费站工作,小孩今年才10岁,就读四年级,孩子及长期生病住院的岳母都由妻子照顾。从2019年9月起,岳母因心脏病病情恶化需要长期住院,直至11月去世,鲍安富都在工地抽不出时间去尽孝,这使他感到十分愧疚。
作为退伍军人,鲍安富发扬了部队的光荣传统,干一行爱一行,作为共产党员,他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在公路战线上默默奉献,真像一颗担当负重的“铺路石”。
为贵州水运跨越式发展倾心倾力
——记贵州省劳动模黄龙江
省航电开发公司副总工程师黄龙江,长期从事水运工程建设管理,始终保持工程技术人员的严谨务实作风,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贵州水运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黄龙江(中)同航电枢纽工程施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交流
贵州水运一直是贵州综合交通的短板,“补短板、强弱项”,既是贵州交通发展的总要求,也是贵州水运人的机遇。黄龙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用汗水和心血积极奉献。都柳江承载着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和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重任,作为都柳江温寨郎洞航电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自2014年6月起,他一直奋战在工程建设现场组织工程建设。征地协调、重大技术方案的审定、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的管理等等,他样样都尽职尽责,干得漂漂亮亮,从而为贵州航电实现零的突破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次干航电工程,特殊的地域环境、复杂的水文地质情况、不同行业间的协调配合等问题都必须加以解决。黄龙江沉下心,“摸着石头过河”,全力推动工程建设。2016年和2018年都柳江发生特大洪水,他立即组织参建各方召开现场会议,根据水情预报和水文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果断决策,及时启动防洪应急预案,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及时撤场。他亲自带领指挥部的同志坚守一线,连续作战10天,吃在现场、住在现场,短短7天就排干基坑积水,全面恢复生产。这次抗洪抢险,使郎洞温寨两个航电工程安全度汛,确保了国家财产和群众的人身安全,为后续工程建设节点目标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龙江还以高度的责任感优化设计方案,精准地控制工程投资。他对温寨航电枢纽施工布置大胆地进行了优化,减少施工便桥一座,降低工程投资1500万元。2015年,他针对郎洞弃渣场布置提出优化方案,得到采纳,减少105亩征地,降低征地费265万元。2016年,他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温寨库区防护工程进行方案优化修改,节约工程投资约350万元。
提升水运工程品质是贵州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黄龙江以科学态度积极推广先进的技术和施工工艺,组织解决了航电枢纽船闸输水系统水力学、山区河流贯流式机组选型和高效运行、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混凝土碱活性反应危害及质量控制、复杂地质高边坡防护及山区河流航电工程施工期水流控制等多项工程技术难题;积极推广微创新24项,为打造品质工程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7年,主持编制了《贵州省航电开发投资公司创建品质工程实施方案》,使公司建设工程的质量大幅提升,都柳江航电枢纽工程交工验收一次性通过率100%,清水江平寨航电枢纽工程历次品质考评均达标。
公路设计的“智多星”
——记贵州省劳动模范范贵鹏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交通事业部总工程师范贵鹏,30年来参与或主持了多个省级及国家级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国省干道的勘察设计,为我省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范贵鹏踏勘高速公路初步设计路线
在他主持我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沪昆国家高速凯里至麻江段的勘察设计期间,他带领团队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黔东南峻岭与溪谷中勘测走访了几个月,对路线、桥梁、隧道、交叉方案进行了合理的比选论证,攻克了各种地质难题;研究分析了边坡浅层灌浆加固机理及材料对边坡加固的影响,提出了灌浆加固边坡工艺,解决了边坡浅层滑动的处治问题。在桥梁设计中,他将云泉特大桥设计为主跨160米的钢筋砼箱形拱桥,采用支架现浇施工,在当时全国同类结构中排列第一。该项目荣获贵州省第十三次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
兰海国家高速崇溪河至遵义段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艰巨,桥隧占路线长度的42.1%,设计方案的影响因素众多。范贵鹏作为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采用了平面分离、纵面错台的路基形式和半路半桥的设计,解决了不良地质问题。设计中他引入运行速度一致性的设计理念和透视图的方法进行检验,确保了公路运营的安全、舒适、经济。这一工程在我省首次建设了完整的收费、监控、通信、监控、计重收费系统,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管理与服务水平。该项目荣获贵州省第十五次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工程二等奖
沪昆国家高速玉屏至三穗高速公路处于“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破”的地形地貌中。主持设计这一段高速公路中,范贵鹏除了要解决好地质条件带来的难题,还引入了环保理念,利用各项线形指标进行优化组合,让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协调统一,使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与优美秀丽的㵲阳河风景有机结合在一起。㵲阳河特大桥的设计,主桥采用150米七段吊装箱型拱设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荣获全国公路交通设计项目优秀设计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工程三等奖。
在贵州高速县县通建设三年会战期间,范贵鹏带领测设团队完成了松铜高速、三黎高速、凯羊高速、凯雷高速、望安高速、道瓮高速、沿德高速、贵遵扩容高速、盘兴高速、息黔高速等十多个项目。他提前谋划、深入现场、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为勘察设计工作争取宝贵时间;面对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通过多方案的工程比选,及时解决勘察设计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难题,为我省实现县县通高速做出了贡献。
范贵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斗,为贵州的交通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重点工程扛大任
——记贵州省劳动模范杜益文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公司营运管理中心机电部副部长杜益文,热爱工作,拼搏奋斗,成果丰硕。他先后在《公路交通技术》《中国水运》等杂志发表论文12篇,2007年至2019年,共获得9项发明专利。他还曾经荣获贵州省公路学会科技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一等奖等多项高规格奖励。他严于律己、竭诚奉献、辛勤工作,无论多么复杂的机电系统工程,都能统筹调度好各单位和身边的同事,确保任务的高质高效完成。在他的带领下,2018年机电部完成了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调查观测站点建设等19项重点工作,2019年完成了ETC收费系统“建管养一体化”的车道建设等24项重点工作。尤其是在全国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中,他攻坚克难,工作成绩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
杜益文(中)在ETC实车测试工作现场
他常说,有责任就要担当,党和国家培养了他,集团公司将重任交给他,他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地敲,一茬一茬接着干。2019年6月,贵州高速集团全面启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杜益文所负责的车道改造工程、机电系统升级改造工程、网络升级及通信系统改造工程等是此次取消省界收费站工作的关键工程。按常规测算,上述工程建设周期至少要两年以上,但按国务院的统一要求,需在半年之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他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必须”完成。接到任务后,他立即召集机电部及相关单位同志对工作任务进行紧急分解,倒排工期,在机电部设立了“党员先锋示范岗”,以党员带头攻坚克难。他还主动为各单位机电工作人员当老师,进行培训、答疑解惑,使各项关键技术迅速得到推广普及。
杜益文积极协调设计、监理、施工、设备供应商等各单位,将所有工作和难题建立台账,逐个分解,按照“5+2”、“白加黑”工作模式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紧张时期,他吃住均在办公室,前后共计召开专门会议10余次,协调解决各类技术问题上百项。
机电系统升级改造工程需要运用多项新技术对253个收费站点、2149个收费车道、9个区域中心、一个省级中心进行改造,情况非常复杂,任务十分巨大。杜益文带领项目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先后十余次深入施工现场,对存在改造困难的单位一个接一个踏勘,在每个单位现场召开技术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具体技术难题。他勇干创新,采取试点方式对网络升级及通信系统改造工程进行全面测试,所有测试项目通过后再进行通信系统切换。2019年12月5日,他所领导的团队顺利完成全网切换工作,收费站至交通运输部的无线传输通道全部打通。2020年1月1日零时,贵州省成功与全国同步进行系统切换,实现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目标。
责任编辑 韦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