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媒体聚焦

【交通帮扶·决战月亮山】从江宰俄村:种好“黄金菇” 趟出生态致富路

发布日期:2021-01-15 15:30 作者:周雅萌 来源: 天眼新闻 字号:    

隆冬时节,寒潮四起。但从江县下江镇宰俄村食用菌基地大棚内暖意融融,一朵朵个大型好的香菇纷纷探出“小脑袋”,争相待采。

“现在正是采摘期,生长特别快,每天都有新菇长出来,趁着新鲜必须赶紧摘下。“见到村民石老良时,他正准备开始采摘工作。

石老良说,自己原本在浙江打工,但2014年突发肾结石,不得不回乡治疗。

病情好转后,虽无大碍,但随着年事渐高无法再做重活,便在家附近打打零工,种种闲田,供一家老小生活。

2018年,省交通运输厅派驻宰俄村的脱贫攻坚帮扶队不仅来带了资金,更带来了产业脱贫的“好法子”。

他们按照从江县“4+1”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建设了占地近90亩高仟食用菌基地,并修建标准化大棚178个。

2020年,从大棚出产上市的棒菌达75万棒,产值突破80万元。

据省交通运输厅派驻该村第一书记肖昆介绍,从去年8月至今,食用菌基地解决了宰俄村及周边村寨就业100余人,长期稳定用工30余人,已实现人均1.92万元用工收入,村民石老良就是其中之一。



省交通运输厅派驻宰俄村第一书记肖昆介绍产业发展情况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感谢来帮扶我们村的脱贫攻坚队,不仅让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每个月稳定收入2000多元,还让我从原来的老旧木房搬进了80多平米的宽敞砖房,现在生活是过得越来越滋润。”谈及变化,石老良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但心中充满喜悦的不止他一人,2019年,从福建宁德来到贵州从江经商的陈锦峰有着同样的感受。

“从江山好水好环境好,适宜种植食用菌等各类作物,经济价值很高。”陈锦峰告诉记者,作为被政府引进的企业,他十分看好当地前景,好的产品加上便利的交通,让黔货出山更加顺畅。

现目前,宰俄村采取了“企业+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除了发展食用菌产业,还发展了辣椒种植、螺蛳养殖、小山羊养殖等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

“近年来,我们宰俄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37.5%降至0%,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环境卫生整体提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群众幸福指数和获得感明显提高。”

在宰俄村当了三年第一书记的肖昆坦言,脱贫摘帽不是重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脱贫巩固工作,继续助力拓宽产业销售渠道,提升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促进群众增收,并培养好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和村干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责任编辑  韦景全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