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媒体聚焦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探索“一桥一课一团队”育人模式 人生出彩 山区孩子建山区高桥

发布日期:2022-04-29 11:28 作者:刘正发 来源: 中国交通报 字号: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职业教育层面,进一步明确“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区高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一桥一课一团队”的育人模式,以“一课”和“一团队”为抓手,坚持需求叠加的问题导向,探索路径选择的规律遵循。实施主体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遵循办学成效的价值导向,不断深化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特色化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持续追踪一类桥梁的建造技术,进一步拓宽分阶分层培养途径,高质量完成“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任务,全面推进“三教”改革,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需求叠加的问题导向

当前,仅泛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已无法满足需求,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如2008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省‘县县通高速公路’”的重大战略部署,贵州公路建设进入“高速公路时代”。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地貌,需要更多连接山区峡谷的大跨高墩桥梁,其特有的建造难度和特殊的建造技术,进一步增大了对“贵州高桥”建造技术人才的需求。在遵从教育部高职专业通用共性设置的条件下,服务区域经济、聚焦产业高端的差异化办学,培养高素质、跨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行业对职业院校的企盼。

如今,职业教育跳出普通教育学科体系,探求并回答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基本内涵,打造院校品牌、不断增强适应性、实现特色化育人、保证人人都能出彩,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但随着在校生规模日益扩大、生源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教学观、评价观、学制观还不够先进;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与学生个性化成长相匹配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落实“三教”改革、实施高质量举措的教学团队还不够成熟。职业院校当前普遍存在特色品牌与办学内涵不匹配的问题。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桥梁检测团队“流动课堂”到开州湖大桥开展现场教学。

路径选择的规律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启动党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双高计划”,就是要求职业院校与行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分析上述两个“不匹配”问题不难看出,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主要矛盾,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的用人需求与职业院校办学内涵不深刻、特色品牌认可度低之间的矛盾。我们认识到,行业是支持配合方,解决矛盾的主体是职业院校,解决矛盾的关键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主体3个因素。

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解决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主要矛盾的路径是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简称路桥专业)为试点,创新构建了“一桥一课一团队”育人模式。根据区域交通建设特点,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探索差别化办学路径;应对关键职业岗位和工作内容变化,重构知识和技能结构、重置专业教学体系,实践特色化育人的教学改革;重组教学团队,保证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同时,为行业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的“贵州高桥”建造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遵循行业发展规律。解决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主要矛盾的逻辑起点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正。在满足专业共性要求下,依托行业发展规律,紧扣国家和省域发展战略,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校企双主体育人、政行企校联合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形式,持续更新、不断精准聚焦培养目标。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以“一桥”为切入点,聚焦差异化办学,重新定位专业山区高桥建造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探索实践。进行高桥建造的一线施工员、试验检测员、内业资料员等技术岗位能力分析,确定素质、知识、能力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在建“贵州高桥”项目,与贵州交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研定开设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校企双元、工学结合的育人项目;以“贵州高桥”建造的岗位能力为主线,校企共建了35个集教学、培训、生产、职业鉴定、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学生按计划、分阶段、带任务、进项目,在真实生产环境里“做中学、学中做”。

培养模式遵循专业教学规律。解决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主要矛盾的核心关键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模式要突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将当前产业高端技术及时更新至教材,必须依托行业典型项目改革教法,必须精心研定专业课程体系。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以“一课”为突破口,聚焦特色化育人,重构课程体系,开展探索实践。

依托《桥梁施工技术》,打造模块化课程样板。课改之初,改变过去先学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再学上部结构施工的教学安排,择取典型“贵州高桥”整套工程技术资料,并转化为教学资源,序化教学内容为梁桥施工、拱桥施工、斜拉桥施工、悬索桥施工4个课程模块,实施项目式模块化教学。

重构特色化课程体系,聚焦特色化育人。在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将《桥梁构造》并入《桥梁施工技术》,增设《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必修课,与《桥梁施工技术》课程共同培养学生高桥建造的专业核心能力。在专业进阶学习领域,依托“贵州高桥”建造技术创新成果,教学团队开发适应岗位进阶的选修课。在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增设高、精、尖的前沿技术课《山区高墩大跨桥梁智能建造技术》。

融入行业化课程思政。针对贵州桥梁建造过程中的工作条件艰苦、施工条件困难、技术挑战多等特点,深度挖掘“贵州高桥”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基层党员的奋斗和奉献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相关课程。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并开设《劳动教育》,支撑山区高桥建造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专业素质目标达成。

实施主体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教学团队是形成教育教学合力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等任务。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各教学团队的合作程度和平均水平。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以“一团队”为发力点,聚焦个性化成长,创设了由“贵州高桥”建造专家、参建校友、专任教师组成的5个教学团队,关注每一个团队、每一名成员的提升和发展。

灵活开放管理教学团队,搭建校企双向交流平台。校内专任教师根据自身技术特长和职业发展意愿,加入相应的桥梁施工模块教学团队。团队内专任教师及时追踪对应类型桥梁项目的技术和建设动态,以教学实施中所择取的桥梁工程项目为载体,引入建造该项目的企业专家和参建校友,组成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通过联合承接科研课题和技术服务项目,着力打造省级教学名师和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双师素质及有个性化特长的骨干教师;以在建“高桥”工程项目搭建校企人员交流平台,重点建设了坝陵河、平塘特大桥等研修实践基地及教师流动工作站。

开发教学资源,实施“一课多师、当事人说当时事”教学。企业专家、参建校友和专任教师分工协作,以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教改项目为载体,以“贵州高桥”原创技术、先进工艺工法为支撑,共同开发并不断丰富《桥梁施工技术》等课程教学资源,逐步完善“贵州交通百大工程”教学资源库。

丰富教学形式,构建“三类课堂”。第一课堂,校内校外师资互补,实施“一课多师”模块化教学,推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第二课堂,校内校外基地互补,校内实施“技能学时打卡”制度,强化技能培养;校外依托实践基地,创设“一座高桥,一个课堂”。第三课堂,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充分运用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特色资源,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建立素质、知识、技能、价值多维的评价标准,实行学分奖励、兑换和增值评价;主动应对学生意愿,实施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千百十”三层次人才培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打通上升通道。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悬索桥施工团队“流动课堂”到贵金高速公路乌江大桥开展现场教学。

办学成效的价值追求

在“一桥一课一团队”育人模式牵引下,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从2007年国家“示范校”建设,到2016年国家“优质校”建设,再到2019年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收获国家级各类荣誉奖项20多项。在稳步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同时,突显三方面价值导向。

职教类型价值。全国高职专业办学同质化严重,面对区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人才供给不断深刻变化等新要求,供需日趋不匹配。“一桥”是创造性提出“差异化办学、特色化育人、个性化成长”高水平高职教育理念的起点,是专业与行业企业密不可分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纽带,聚焦体现了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省份同类专业”的职教类型价值。

专业育人价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在于从注重实用的职业技能培养转变到注重内化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从胜任单一的职业岗位上升到胜任比较宽广的具有纵深的职业工作。“一课”是创造性提出“差异化办学、特色化育人、个性化成长”高水平高职教育理念的核心,通过实施“千百十”三层次人才培养,为学生成才铺就了多个赛道,为拔尖人才打通上升通道,突出体现了“人生出彩,山区孩子建山区高桥”的专业育人价值。

办学示范价值。专业办学对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与协同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急需破解双师素质难提升这一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一团队”是创造性提出“差异化办学、特色化育人、个性化成长”高水平高职教育理念的枢纽,教学团队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并参与企业真实项目,随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成长。同时,将“一桥一课一团队”推广到校内外其他专业,在专业共性要求基础上支持“一车一课一团队”“一楼一课一团队”等特色品牌育人方式改革,体现了高水平高职品牌专业的办学示范价值。

“一桥一课一团队”育人模式实现了职业能力与生产标准合一、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教师身份与企业员工合一、学校课堂与施工现场合一、教学评价与任务质量合一。“十四五”期间,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一桥”为牵引,不断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