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暑至,盛夏始。连日来,全国多地迎来高温,而夏季平均气温20多摄氏度的贵阳却独得一份清凉,成为了炎炎夏日里的避暑胜地。走进贵州山水,车流滚滚的公路、乌瓦白墙的小镇、绿荫如盖的新村……一路走,一路看,多彩贵州钟灵毓秀,美轮美奂。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旧貌不再,仿佛在不经意间,贵州的广大农村变样了。一条条犹如毛细血管的农村公路穿山过水、通村畅乡,打开了致富的大门;一条条产业路、旅游路、民生路延伸到千家万户,开启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路美景美,美美与共,共同勾勒出黔贵大地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美丽公路”激活“美丽经济”
银杏树下乘凉品茶,旖旎山水湖畔漫步,蔬菜园里采瓜摘豆……在贵阳市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大木寨,前来避暑的客人都不想走了。
2011年之前,大木村的村民出行基本靠走、一路泥泞。如今,长约16公里、宽6.5米的大河至红竹公路修到家门口,游客多起来,农家乐生意红火,“红色大木”的旅游品牌让其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原先我们这条路坑洼多、路面也窄,那时候去一趟扎佐要3个小时。”在大木村经营了9年餐饮的村民李政对交通的变化深有感触,现在路畅宽阔,驾车40分钟就能抵达位于扎佐镇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清晨采购的新鲜瓜果肉菜,中午便能端上餐桌。
2021年,修文县提出了“一路两带”美丽农村路建设的总体规划,即打造“阳明心学之路”和建设“猕猴桃核心产业农业经济带”“桃源河文旅融合景观带”,规划建设总里程100余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034.2公里,“五纵五横”立体大交通网络正逐步形成,有效支撑和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山川风物,秀甲黔中;文人雅士,誉满黔北。双河洞“中华第一长洞”名冠天下,宽阔水原始森林群落载誉全球。在遵义市绥阳县,金山至双河公路连接国家级4A级景区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路。
据绥阳县副县长耿贵杰介绍,继村村通水泥路、通客车,组组通、户户通硬化路后,绥阳县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增效,在金山至双河公路旁打造观景台、停车场等,赋予村路以外的诸多功能,真正让乡村公路用起来、美起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因路而置,依托沿线的各种资源,518户搬迁群众在这里就近务工,开起了农家乐,办起了民宿。截至2022年年底,金山至双河公路沿线民宿增至33家、餐饮店增至22家,各种小商店随处可见。
农村要发展,交通必先行。在撕掉贫困标签、书写发展奇迹的过程中,贵州交通运输部门充分发挥先行官作用,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同步谋划、一体推进,打通了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
打造示范走廊 推动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公布了2023年度贵州省“十大最美农村路”拟推选线路,包括黔南州长顺县水厂至威远美好幸福路、黔西南州望谟县打易至乐旺(打易至郊纳段)共同富裕路、遵义市绥阳县金山至双河产业兴旺路、安顺市经开区幺铺至下苑美好幸福路等10条线路,全方位展示贵州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进一步营造示范引领、奋发赶超的农村公路发展良好氛围,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一条条农村公路被打造成带动发展的产业路、管护高效的平安路、服务便民的智慧路、风景优美的生态路,成为贵州完成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贵州省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相继创新规划了六盘水市“一带两翼”、遵义市“一环九带”、铜仁市“一带四环”、黔南州“一路三带三环”、黔东南州“一路三带五环”等极具乡域特色的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2.6万公里,美丽农村路将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点、美丽新农村、传统保护村落等串珠成链、成环成网,“山区变景区、民宅变民宿、产品变商品、村民变老板”的蝶变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