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媒体聚焦

交通题材杂技剧《脊梁》创作采风活动圆满举行——艺术家走进建设一线 领略贵州桥梁风采

发布日期:2023-11-21 18:23 作者:卢绍清 等 来源: 贵州交通微信 字号:    

11月16日至19日,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打造,贵州省杂技团创排的交通题材杂技剧《脊梁》项目组专家们先后到花江峡谷大桥、牂牁江大桥、坝陵河大桥等现场开展创作采风活动,并召开杂技剧《脊梁》创排工作座谈会。

采风团艺术家在花江峡谷大桥主塔顶点赞贵州交通

本次采风活动中,以中国杂技家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恩杰为团长的一行,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优秀演员、导演谷亮亮,权威舞美道具专家、中国杂技团总工程师王建民,一级演员、中国杂技家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辉,中国杂技团优秀演员、编导左藏锋,国家二级导演、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员韩金笑,中国杂技团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张速超和乔木,青年视觉设计师王荣超,音乐制作人高晓晖以及贵州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曹海玲和杂技剧《脊梁》项目专班成员等省内外16位艺术家。

采风团艺术家们走进桥梁建设施工一线,现场热烈讨论交流

采风团首站来到到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调研采风。专家们身着安全装备,来到花江峡谷大桥关岭岸主塔施工现场,身临其境感受工程建设的震撼场面以及建筑施工人员的劳动风采。部分专家乘坐施工电梯,爬上二百余米高的桥塔上目睹花江峡谷的绝美风光。采访团专家流连驻足,无不感叹贵州桥的恢弘壮美,无不为贵州建桥人艰苦奋斗、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所感动。

花江峡谷大桥是六安高速公路的主要控制性工程,主桥为跨径142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主跨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面与水面垂直距离达625米,是世界山区同类桥梁中,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第一高桥。

在花江峡谷大桥项目建设现场,采风团专家们与项目参建者对话交流,深入挖掘桥梁建设期间的建设者们闯关夺隘、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进一步了解桥梁建成后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李恩杰感慨道“今天深入到建设一线采风,解答了很多创作上的疑惑,贵州一流的桥梁建造水平让我们的艺术创作更有底气和信心。”


剧组在牂牁江大桥创作采风活动现场

当日下午,采风团走进纳晴高速牂牁江特大桥建设现场,壮美的风光、挺拔的高度也让专家们眼前一亮。该桥全长1849米,主跨1080米,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晴隆岸主塔是门式钢筋混凝土桥塔,塔高248.1米,将吊索使用传统平行钢丝调整为采用高强度镀锌铝稀土合金密封钢丝绳,为国际上首次在桥梁界采用,填补了该领域空白。现场讲解员给专家们详细介绍了牂牁江大桥的建设理念、建设难点、建设过程建造创新等让采风团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上更加了解大桥建设“背后”的故事。随着采风活动的深入,艺术家们更是惊叹于贵州桥梁建设背后所蕴含的的科技力量,纷纷为贵州交通点赞,为项目建设者点赞。

讲解员为艺术家们讲解贵州桥梁建造科技

“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一代代贵州儿女、一群群筑路人不断传承这种精神,在贵州126万座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逢山凿隧、遇水建桥,在高原峡谷之间架起了近3万座桥梁,实现了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全覆盖,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让贵州成为“世界桥梁博物馆”,蜚声海内外。

一座又一座贵州大桥展现着“里程碑”式的辉煌时刻,本次采风创作活动的终点站坝陵河大桥也是闪耀的存在。贵州世界级桥梁之一——坝陵河大桥于2009年落成,横踞坝陵河峡谷之上。大桥主跨1088米,全长2237米,桥面距坝陵河水面370米,成为世界首座在山地峡谷地带建设的跨度超过千米的特大桥。

艺术家们现场动手体验桥梁模型

采风团走进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通过搭建桥梁模型、科普讲座、坝陵河大桥实体参观等形式,了解贵州桥梁发展历程和桥梁建设的创新型技术成就,开启他们“桥梁工程师之桥梁建造”的研学之旅。

作为连接坝陵河峡谷东西两岸的高速通道,坝陵河大桥桥面上,车辆风驰云走,而桥体内部,则是另外一番风景。作为国内少有,贵州唯一可以进入桥体内部旅游观光的世界级大桥,坝陵河大桥以“旅游观光黄果树,极限运动坝陵河”为定位,重点打造了高桥观光、极限运动、研学旅行等桥梁体育旅游项目,成为贵州桥旅融合的典范。

剧组在陵河桥梁大桥创作采风活动现场

采风创作活动在最后一站坝陵河大桥的参观与调研中落下帷幕,两天的采访行程里,无不展现着贵州桥梁的“前世今生”,“桥”见贵州速度,“桥”见贵州精神,也因为多彩贵州的山水美景、人文风情让省内外名家相聚于此,用艺术表达对贵州的热爱。

创排工作座谈会现场

11月19日,杂技剧《脊梁》创排工作座谈会在贵阳举行。该剧在一个历史大背景下,构建一个故事体系,展现贵州几代人的奋斗,以杂技为核心,以其他艺术为补充,用杂技形式表演戏剧,又以戏剧形态表现杂技本体,通过综合性艺术手段,进行阐释,让杂技叙事,让杂技叙情,让杂技传递贵州新时代声音。

“桥是脊梁,也是支撑的骨架,交通便利为贵州带来的影响数不胜数。我们希望通过杂技剧《脊梁》架起一座贵州文化的桥,把贵州人民苦干实干的‘桥梁精神’通过这样的形式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杂技剧《脊梁》制作指导李恩杰说这部剧将展现民众从梦想走出大山,到贵州实现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重大跨越的历史纵深。“杂技需要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才能讲好贵州故事,讲好创造奇迹的这群人。”

杂技剧《脊梁》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优秀导演谷亮亮表示,本剧将在杂技技术上创新,在情感上浪漫、真实和动人,在艺术风格上将诗意与现实有机结合,展现贵州省路桥建设的辉煌成就,让各个年代的人爱看,让民众看懂、看明白,被感染。

艺术家们表示接下来,将根据本次采风活动采集到的鲜活素材,从不同角度,以杂技特有的惊险和充满张力的肢体语汇,融入剧情语汇,并配以“声、光、电、影、景”等综合艺术运用,让杂技叙事,让杂技叙情,让杂技传递贵州新时代声音,展现贵州人民追求幸福的奋斗精神。

杂技剧《脊梁》基于贵州的历史变迁和新时代十年飞速发展,围绕贵州交通建设题材,聚焦贵州交通历史变迁,全过程展现贵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参与家乡建设、振兴家乡经济的奋斗史。据悉该剧已列为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2024年度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重点项目”,并完成 2024 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会议终评。

采风团艺术家合影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