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实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是教育时代性与先进性的体现,能够确保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方向,也是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路径。
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让思政教育更具系统性。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除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相应德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与时俱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让思政教育更具精准性。高校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要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要精神与深刻内涵。树立“大思政课”理念,认识到思政教育不仅是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更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其他教师要与思政老师一起形成合力,将思政教育链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日常生活、班级活动中。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确保学生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讨、教学改进、实践调研等。通过教师+学生双向的、积极的、互动的教学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懂、弄通、悟透,让思政教学内容更加精准、精致、精彩。
线上可视+线下可感:让思政教育更具生动性。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沉浸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线上,利用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技术,如AI技术、VR技术、3D技术,将学校的媒体矩阵如公众号、视频号,时下青年学生热衷的小红书、B站等平台做整合,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在校园内充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线下,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通过案例分析、集中研讨、发散学习、学生上台讲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党性教育基地与红色文化基地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理论创新+实践运用:让思政教育更具效用性。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这样一个不断创新、更新的过程,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通过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让大学生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路有更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并融入自身专业视角,将理论知识融汇到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将自身发展融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