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谋划好全年工作,影响重大、意义深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交通运输部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为统领,以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为目的,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着力做好稳投资、降成本、提质效、优服务、增活力、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全面推动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更好支撑贵州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贵州篇章。
主要目标是:“一确保、三建成、五提升”。
一确保:确保完成全省综合交通投资900亿元。
三建成:一是建成高速公路525公里、普通国道890公里(含路面改造470公里)、乡镇通三级及以上普通公路360公里、渡改桥15座。二是建成盘兴、瓮马铁路南段,实现“市市通高铁”,全省高铁通车里程突破1900公里。三是建成威宁、德江2个机场,形成“一干十二支”格局。
五提升:一是提升养护管理水平。高速公路优等路率、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分别保持在90%、80%、85%以上,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一、二类桥梁比例分别达95%、90%以上;高等级航道维护水深保证率、航标维护正常率95%以上。二是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支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重点县15个,新增定制公交100条以上、适老化线路20条以上,市(州)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85%以上;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企业2家、多式联运精品线路5条,打造轨道交通品牌线路1条;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17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2%。三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新建高速公路项目绿色公路占比达100%;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00%,新增和更新出租车中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占比达90%以上,其中新能源占比达80%以上;船舶污染物转运处置率保持90%以上。四是提升智慧交通水平。完成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超过60%,关键领域应用北斗终端率达到95%以上;实现电子支付使用率达90%以上;完成80%以上的重要行业管理系统数据汇集。五是提升行业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万公里、改造普通公路危桥200座;高速公路“平安工地”覆盖率达100%;高速公路入口平均超限率控制在0.3%以下、普通国省道超限率控制在2%以下。
一、聚焦重大战略部署,高站位做好服务支撑
(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1.加快推进沪昆国高贵阳至安顺段扩容工程等10个1036公里在建项目,建成六枝至安龙等4个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G6002贵阳环城高速公路扩容工程等项目。
2.推进黄百铁路、铜吉铁路等2个193公里项目建设。新开工黔桂铁路增建二线项目,力争开工建设纳雍至六盘水、叙永大村至遵义铁路项目。建成美锦华宇新能源公司、贵州能源水城铁路货场等铁路专用线,力争开工盘北化工园区、瓮安裕能等铁路专用线。
3.协调推进红水河龙滩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设施建设,加快乌江渡—龚滩三级航道项目建设,强化黔渝乌江全线多梯级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运行,确保取得突破。
(二)服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
4.加快推进普通省道S203德江关口至露青公路等36个518公里项目建设,新增30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全省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65%以上,服务支撑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建成通车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重点打造3条桥旅融合精品线路。
(三)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5.新改建农村公路2200公里,新增美丽农村路1000公里、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1000公里,稳步推进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双车道。力争建成G242长寨至洞头段、孖温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G655下江至宰便段建设。
二、聚焦扩大有效投资,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一)启动实施普通国省道攻坚突破
6.加快推进G212仁怀茅台至苍龙等42个860公里普通国道、S203德江关口至露青等36个518公里普通省道及以下公路续建项目建设,建成780公里。
7.加快“十四五”规划剩余项目前期工作,新开工建设G655荔波至茂兰等项目。推进省道及以下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新开工建设S211织金大营至茶店等项目200公里以上,服务支持全省产业发展。
(二)全力做好要素保障
8.认真落实全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5+3”工作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电力等部门协调对接,及时解决普通国道等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征地拆迁、三电迁改等问题。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充分对接,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纵向协作体系,精准高效做好重大项目土地、林地、环评、水保等要素审批工作。
9.用足用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领域中央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与交通建设发展任务相匹配的多元化多渠道资金保障体系。
(三)超前做好项目储备
10.积极谋划‘十五五’规划项目,动态更新完善项目储备“三张清单”。加快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开展屏山至兴义高速公路六盘水至兴义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G354瓮安银坑水至羊岔路等普通国道低等级路段前期工作。积极对接国家铁路集团,加快推进新渝贵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
11.充分研究乌江沙沱、思林第二线1000吨级通航设施特许经营模式可行性,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提等升级前期工作。
三、聚焦全面深化改革,高质效激发行业活力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2.有序推进收费公路改革创新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探索建立政策性减免等合理补偿机制。
13.推进航运保险改革、支线机场运营管理一体化改革,加快构建铁路领域路地协作体制机制。
(二)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14.结合全省重点改革方向,抓好‘十五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健全交通强国建设工作机制,制定试点管理办法和成果推广目录管理办法。深化交通强国试点建设,鼓励开展深化改革类、创新驱动类、开放合作类以及现有试点未覆盖领域的试点工作,完成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等试点任务,积极推广试点经验。充分借鉴先进省份、科研院所及交通企业试点建设典型经验,推动相关成果在我省落地,提升交通强国建设新动能。
(三)统筹推进行业其他改革
15.启动铁路运营政策研究。
16.持续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其他改革。
17.推动县级邮政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四、聚焦建设人民满意交通,高品质提供综合运输服务
(一)完善出行服务体系
18.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信息共享,全力推进公路、铁路、航空联程联运工作。大力发展定制客运,全力推动150公里左右的市、县之间班线实行公交化运营,力争重点支持县行政村通公交率(公交化运营)达55%。支持遵义、都匀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推动县级城市建立公交成本规制。持续推进网约车合规化,强化对网约车平台和聚合平台企业规范管理。新增小微型客车租赁运营服务网点50个以上 ,新(扩)建出租汽车司机小站20个以上,实现市(州)中心城区全覆盖。
19.加大航班航线培育力度,优化“支支串飞”航线布局,强化支线机场与国内重点区域城市的互通互联,累计恢复或新增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15条。
(二)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20.优化完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围绕全省产业布局、“电动贵州”建设、清洁运输等,持续培育贵阳至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省会城市高速公路物流大通道,进一步提升差异化收费政策的精准性。
21.全力推动多式联运,推进车辆标准化、智能化、厢式化,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推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公转铁”“公转水”,提升清洁运输比例。
22.全力争取贵阳、遵义申报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纳入国家支持范围,稳步实施牛郎关智慧物流园库区改造二期、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等综合货运枢纽项目,提升公铁联运枢纽集货能力。
23.完善国际航空货运保障功能,提升航空口岸开放水平。
(三)推进“运输+”深度融合
24.积极配合发展低空经济,探索推进“低空+物流”“低空+行业管理”等应用场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服务新需求。
五、聚焦科技创新赋能,高标准推进转型升级
(一)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
25.出台数字交通顶层设计方案,构建“3+2+N”的总体框架,推动贵州数字交通一体化平台优化升级工作,重点提升监测预警与应急调度能力。开展交通主数据和数据资源目录建设,出台数据治理、共享和应用等制度,推进数据开发应用,实现业务和数据高效协同。加快推进贵安智慧高速,实现车路协同触达的新模式。加快推进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省联动第三批试点任务,积极争取第二批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
26.推进乌江数字航道建设,提升乌江智慧管控水平。
27.大力发展交通职业教育,拓宽贵州交通技师学院“3+4”贯通培养渠道,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
28.建立科研需求库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库,重点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前沿技术科技攻关,用好“揭榜挂帅”机制,解决行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突破交通基础设施监测、预警、触达的关键技术。建立科技成果推广“白名单”制度,推动优秀科技成果和信息平台的拓展。
(三)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
29.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安全防控等领域,培育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行业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科研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和协同创新,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强对现有科研平台的评价,完善科研平台动态调整机制。
六、聚焦提升行业治理,高效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强化法治引领
30.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构建系统完备的法规体系,完成《贵州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开展《贵州省乡镇自用船舶安全管理办法》立法研究。开展《贵州省农村公路条例》立法研究。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
31.全面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深化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推动执法队伍能力素质全面提升,执法质量和效能全面提高。
(二)强化运营养护
32.持续推进“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常态化开展公路沿线路域环境治理,打造舒适、整洁、美观的通行环境。
33.提升养护工程管理水平。启动养护工程师水平提升专项行动。探索高速公路集中化运营模式,引导运营管理主体适当集中。整合完善不同等级公路养护平台,推动公路养护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INSAR卫星排查、无人机巡查等新技术,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效能。
34.有序推动1.4万公里普通省道移交接养工作,实现普通国道省级接养全覆盖。制定贵州省公路长周期养护指导意见,建立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在全省公路实施长周期养护模式,提升公路养护质效。
(三)推动绿色发展
35.不断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密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建设,新增1000个以上充电停车位,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停车位占小客车停车位比例达10%。
36.用好“两新”政策,继续支持老旧货车、城市公交等道路客货运输领域设备清洁化、低碳化升级。推动煤、磷、化工等短距离运输需求使用电动重卡,给予政策支持,打造新能源货车清洁运输示范线路。落实公交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绿色出行服务水平。
37.有序推进交能融合发展,制定出台贵州省交能融合实施指导意见,因地制宜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沿线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探索开展零碳(近零碳)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零碳(近零碳)服务区等试点建设。
七、聚焦守住安全底线,高水平夯实发展根基
(一)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38.围绕“十大行动”46项具体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水上交通、道路运输、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打击“三无”运输船舶和非法载客行为,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二十条硬措施。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39.深入推进“百吨王”专项整治,有效遏制公路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
40.开展铁路人行过道整治和“净空”护航行动,强化铁路沿线、民航机场属地安全环境治理。
41.开展行人上高速整治行动。
(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42.推动建立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调度机制,升级完善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巩固重点时段“5115”工作法,强化行业一体化、扁平化调度。
43.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装备配备、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推进省级公路抢险抢通队伍和航道抢通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
(三)全力维护行业稳定
44.持续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深入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建立健全行业信访矛盾纠纷排查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定期听取信访维稳工作汇报。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保障行业稳定,助力平安贵州建设。
45.妥善处理货车、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司机等群体利益诉求。
八、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一)深化党的政治建设
46.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化提升行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忠诚本色”教育,对党员干部加强忠诚教育,更加自觉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二)持续夯实基层基础
47.围绕“黔进先锋·贵在行动”总载体,深化“开路先锋·走在黔”党建品牌创建,推动“交通红擎·黔路同心”行业党建品牌建设落实落细。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和“四强”党支部建设,进一步拓展乌江流域党建联建成效。加强党员培训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培育选树强化“黔进先锋·四好党员”。提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质量,落实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推进“双报到双服务”。
(三)配强班子建优队伍
48.坚持党管干部和好干部标准,旗帜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用人导向,加大承担重大任务、重点工作和乡村振兴一线等急难险重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围绕交通运输事业转型发展新要求选干部、配班子,重点选优配强党政正职。科学构建干部队伍梯次结构,选准用好“老中青”三个梯队的干部,分级分类建设干部储备库。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激励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扎实推进人才工作五年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围绕深化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快速补齐人才短板。
(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49.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各类阵地建设和管理,严防一般问题演变为意识形态问题,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50.坚持新媒体开道、传统媒体跟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闻报道与文化艺术并进等举措,创新构建多层级、多渠道、多形式行业新闻宣传矩阵。加强与中央和省内外主流媒体协同联动,持续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工作,积极传播贵州交通好声音。
(五)注重交通文化建设
51.大力传承“两路”精神,弘扬“册三”公路文化,总结梳理贵州交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果,科学推进交通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完成系列丛书、刊物的编纂出版,加强与文联、作协、书协、音协等单位的沟通合作,推出更多交通精品力作。
(六)着力建设清廉交通
52.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持续纠“四风”树新风,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机制。认真开展“一案一整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腐败整治,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压紧压实巡视整改责任,确保反馈问题按时清零销号,扎实开展巡察及整改工作。建强廉洁文化阵地,擦亮“清廉黔路”品牌,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强化提醒约谈、警示教育,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九、统筹推进几项重点工作
(一)高质量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
53.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行业阶段性特征,围绕基本实现交通强国目标,理清新时期贵州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实际需求,加大规划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充分核实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情况,一季度形成一批可实施、可落地的“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清单,年底前完成“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压紧压实改革责任
54.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重大改革事项必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特别是对省委《实施意见》16项涉改任务、厅党委明确的32项改革任务,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