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赤水河水运优势构建赤水河流域黔北经济圈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统一认识,统筹好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建议
赤水河干流仁怀市白杨坪至赤水市鲢鱼溪198.80km河段属历史通航江段。根据省政府印发的《贵州省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年)》,赤水河规划为我省北入长江的辅助通道,是我省唯一一条没有梯级渠化的通道,受山区天然河流自然条件、地形条件影响,赤水河航道最高等级规划为五级,目前除茅台镇至岔角未达到规划的六级航道外,其余河段均达到了规划等级(岔角至狗狮子规划为六级航道、狗狮子至合江规划为五级航道)。2020年9月,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四部委组成联合检查组检查赤水河非法码头整治工作,赤水河原有的大量客货运码头及航运附属基础设施已逐步拆除或停止运营,赤水河现仅赤水鲢鱼溪码头在运营,利用现有的航道通行信号设施可保障赤水河航运正常运行。
赤水河干流属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域,同时也是省级重要湿地、国家级重要湿地候选区、生态红线重点保护区域,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对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赤水河航运涉及生态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候选区。目前我省已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申请将保护区城市和集镇建成区域涉及赤水河干流38.62km调整为一般控制区,待国家批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院正在牵头组织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我省已征求与保护区有关部门的意见,将在优化调整后保护区管辖的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的一般控制区境内,分别规划了1—2个保护区执法监管船舶停靠码头。
二、关于“科学规划,构建赤水河流域黔北经济圈”的建议
立足于贯彻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瞄准打造“3533”重点产业集群奋斗目标,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将酒产业发展作为赤水河流域黔北经济圈的重点产业进行培育。2023年10月,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产业发展规划》,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后印发实施,发展规划从优化产业区布局、严格产业准入、打造优强企业方阵、加强酿酒原料基地建设等方面,着力推动赤水河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白酒产业基地。依托赤水河流域不可复制的生态和资源禀赋,支持遵义、赤水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落地落实,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加快区域内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及配套项目建设,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扩大优质产能,完善区域内酒产业基础设施及配套产业发展,持续推动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业集聚发展。
2024年2月,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支持赤水市加快“以竹代塑”发展的若干措施》(黔生态办发黔生态办发〔2024〕3号),从申报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以竹代塑”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竹产业市场主体、“以竹代塑”品牌建设、开展竹产品产销对接重大活动、打造“以竹代塑”替代场景、培优竹林资源、“以竹代塑”发展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八条支持措施,推动赤水市“以竹代塑”发展。
省文化和旅游厅以世界级景区建设为抓手,结合景区特色和主题,指导启动了赤水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编制工作,聚焦资源、客源和服务三大要素,通过规划引领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指导赤水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已谋划成熟的项目、需要加快提升的事项等,研究制定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和措施,有力有序推进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
三、关于“统筹要素,建设‘黔货出山’水运大通道”的建议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水生所建议尽快加强长江上游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按照省政府印发的整改方案,我厅对反映的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航道整治对鱼类生境破坏问题)进行了整改,已停止了赤水河航道技改扩能项目,将仁怀市白杨坪至习水县岔角89km河段退出了航道功能。目前赤水河航运主要集中在下游河段,正常使用的货运码头有鲢鱼溪码头,码头建有300吨级泊位4个 ,年货物吞吐能力72万吨。近几年赤水河运输量在6~8万吨每年,航运配套设施满足现阶段水路运输需求。下一步我们结合赤水河生态保护要求,对赤水河航道进行生态养护,做好船舶和码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赤水河航运不影响赤水河自然、鱼类生存环境前提下,维持赤水河正常航运。
为提升赤水河航运人才培养质量,我厅积极协调外省船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高级审核员,指导赤水利航船员职业培训有限公司提高培训质量,协助赤水利航船员职业培训有限公司于2023年8月获得了国家海事局船员培训许可批复,满足当前遵义市及周边地区船员培训需求。后续我们将持续支持赤水利航船员职业培训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指导其不断完善船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船员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