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交审批〔2025〕284号
贵州毕节南环公路有限公司:
你司《关于呈请审批G326大方九驿至七星关鸭池公路施工图主体工程设计文件的请示》(毕节南环呈〔2025〕18号)及相关附件收悉。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G326大方九驿至七星关鸭池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黔交审批〔2025〕17号)和现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要求,经审查,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本项目主线起于大方县城九驿街道方沙路口,顺接既有G326凤山至九驿公路,经双山、文阁、岔河、朱昌、鸭池,止于七星关区鸭池镇同心立交桥,接既有G326七星关鸭池至长春堡公路,主线全长50.767公里。
另设大寨(将军山枢纽至沙子坡段)和六合(营中岩至六合村段)2条支线。其中,大寨支线为G326主线与杭瑞高速公路搭接路段,路线起于大方高铁站西侧,设将军山枢纽与杭瑞高速相接,经大寨至沙子坡接本项目主线;六合支线路线起于鸭池镇草堤组团的营中岩,设置平交与主线相接,止于六合村,顺接洪南路延伸段。
全线设置将军山(枢纽)、大方西、大方南、双山南、岔河、朱昌(枢纽)、南箐(枢纽)互通7处。同步建设大方南、双山南、岔河互通连接线共8.65公里,其中,大方南互通连接线5.16公里(分两段建设,分别为2.38公里和2.78 公里),双山南互通连接线1.29公里,岔河互通连接线2.20公里。全线设置停车区1处,主线收费站1处,匝道收费站4处。
(二)主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中:主线方沙路口至神农大道路口段1.782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改扩建,维持原道路设计速度及平纵指标,路基宽度为40米;神农大道至将军山路口段0.250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改扩建,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33米;将军山路口至沙子坡段1.132公里、南箐至龙潭边段6.483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新建,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20米;沙子坡至南箐段39.404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新建,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24.5米;龙潭边至同心立交桥段1.716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改扩建,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32米。
大寨支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新建,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24.5米,支线全长2.161公里;六合支线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新建,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2米,支线全长2.595公里。互通连接线均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
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I级,其他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规定执行。
二、工程地质勘察
(一)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符合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11〕504号)要求;勘察方法、手段运用较为合理,勘察内容及深度基本满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施工阶段根据开挖揭露地质情况进一步核查岩溶、潜在失稳边坡、顺层边坡、红黏土、采空区等对构造物的不利影响,若开挖揭露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存在较大变化时,应进行补充勘察工作,避免地质灾害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影响。
(三)三家寨大桥等桥梁存在潜在不稳定斜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体,施工期间应加强坡体的变形监测,根据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及监测成果及时调整桩基和处治设计,确保桥梁结构安全。
(四)全线岩溶较发育,桥梁桩基施工应进行基底地质探测工作,根据探测成果动态调整桩长。
(五)应加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宋家寨隧道、公鸡山隧道等,应对地表井、泉进行水文监测,减少隧道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宋家寨隧道的瓦斯监测。
三、路线
(一)施工图设计路线起终点和路线走向符合初步设计批复意见,设计方案总体较经济合理,桥梁、隧道、涵洞、通道等构造物设置位置基本恰当。路线平、纵面布设较好地结合了地形、地质、城镇规划等因素,技术指标总体运用较恰当,平面线形较顺适流畅,纵断面设计基本均衡、合理,平纵配合较协调。
(二)应进一步核查原有道路、沟渠的改移方案及涵洞通道设置位置,国省道、农村公路的改移标准,并征求省公路局、地方交通运输局意见,避免重复投资建设。为了满足将来被交道路改扩建和养护等工程的需要,上跨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的桥涵要留足桥下净空。
(三)加强道路安全性评价及运行速度模拟检验,做好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提高运营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四、路基路面
(一)原则同意路基标准横断面型式、设计参数及一般路基设计原则。应按《贵州省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指南(试行)》(JTT52/14-2021),统筹考虑路基安全、环保、耐久、节约等方面的要求。
(二)原则同意高填方路基采用强夯补强等措施控制路基沉降,确保路基稳定。对沟底存在自然沟渠的工点,在施工前应核实并完善防排水系统设计,做好临时排水措施,确保地表径流、地下水流的通畅和路基稳定。
(三)原则同意挖方边坡的支护方案,应进一步细化性质较差软质岩等边坡的施工工序、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加强施工质量控制,要求规范化施工、信息化施工,核实路堑边坡的地质情况,根据边坡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动态调整边坡防护设计方案,保证防护设计方案安全、节约、环保。
(四)原则同意潜在失稳边坡、弃渣等不良地质及软土等特殊性岩土处治设计方案,应结合施工过程中探明的地质情况及现场监测情况,及时掌握不良地质体对工程的影响,动态调整设计方案。
(五)施工过程应结合绿色公路建设要求,做好表土剥离、防护、绿化、排水等相关措施及弃渣的综合利用方案,尽量减少占地和对环境的破坏。严格落实相关环保和水保批复处治措施。加强勘察及稳定性评估,完善防护、排水设计,避免次生灾害。严禁在桥下弃土,尤其在公路、城市道路和居民区等敏感点及其附近弃土。
(六)原则同意主线、枢纽互通、服务型互通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结构组合设计方案。主线和枢纽互通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为:4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SUP-13)+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SUP-20)+8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SUP-25)+3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总厚度76厘米;服务型互通立交匝道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为:4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SUP-13)+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SUP-20)+3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厘米级配碎石底基层,总厚度68厘米;桥面铺装采用与主线上、中面层相同的路面,总厚度10厘米;隧道铺装采用4厘米细粒式阻燃改性沥青混凝土(SUP-13)+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SUP-20),总厚度10厘米;收费站广场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应按照《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施工技术规范》(DB52/T 1599-2021)要求进行施工。
(七)应加强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及反向凹型竖曲线底部的排水处理,加强高速公路排水系统与地方沟渠、灌溉系统的衔接,完善排水设计。
(八)按照《贵州省公路边坡养护检修通道设置技术及管理规定(试行)》(黔交建设〔2020〕60号)要求,进一步完善公路边坡养护检修通道设计,确保边坡养护可达和可检。原则同意边坡平台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硬化。
五、桥梁、涵洞
(一)主线共设置桥梁10434.1米/34座,其中特大桥983.4米/2座,大中桥9450.7米/32座;涵洞22道。桥涵构造物施工图设计符合相关设计标准、规范规定,设计内容、深度基本符合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原则同意全线桥涵构造物的设置及其孔跨布置。
(二)原则同意落脚河特大桥主桥采用净跨径1-220米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加快超高性能混凝土相关科研的进度,使成果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应用;加强薄壁大箱室拱肋的受力分析;应加强拱座开挖形成的高边坡的防护设计和稳定观测;加强施工期间重大施工方案、大型临时设施等专项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阶段拱肋稳定应对措施预案;加强施工监控,确保施工控制精度和结构安全,制定详细的施工监控技术方案,监控数据、监测元件兼顾永临结合,充分考虑运营期健康监测的利用。
(三)原则同意普陆特大桥主桥采用(96+180+96)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应加强施工监控,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确定合适的合龙顺序和方案,确保合龙精度和成桥线形。
(四)施工过程应加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核查,结合地形、地质、路线平纵面、经济等因素对墩台位置、墩台和基础型式、承台及系梁标高等进行合理优化调整,减小边坡开挖、跨河桥梁应综合考虑防洪安全、河道管理,加强施工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五)应综合考虑结构安全、耐久、经济、施工方便等多种因素,进一步加强桥梁标准化设计,标准跨径桥梁上部结构选择方案时,尽量统一相邻桥梁的跨径,以方便预制场地的布置,节约预制设备的投入,方便施工,提高施工质量。
(六)部分桥位地形陡峭,施工前应注意核查坡体稳定性,完善处治措施,加强开挖岸坡防护,确保墩、台安全。
(七)应重视桥梁抗震及上部结构抗倾覆问题,除进行抗震和抗倾覆验算外,还应加强构造设计。
(八)跨路桥梁应加强桥墩防撞设计、进一步核查道路净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九)为保证人、畜、车辆的通行安全,排水涵和通道涵原则上不得合并设置,排水涵数量和孔径应满足汛期防洪要求。
(十)按照《贵州省公路桥梁养护检修通道设置技术及管理规定(试行)》(黔交建设〔2020〕61号)要求,进一步完善桥梁养护检修通道设计,确保桥梁养护可达、可检。
六、隧道
(一)全线主线共设置隧道7701.95米/4座,均为长隧道,六合支线共设置1255米/1座,为单洞长隧道,隧道净宽12.5米。施工图设计阶段在符合路线总体走向的前提下,隧址选择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洞口位置、环境保护、施工难易等因素,隧道平纵布设方案以及衬砌支护参数、不良地质处治方案、防排水措施、洞口位置及洞门形式布设基本合理,技术可行,原则同意隧道布设及结构设计方案。
(二)本项目隧道工程规模较大,沿线工程地质复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隧道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交质监发[2013]549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隧道工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23〕2号)文件要求,切实规范隧道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三)施工期应结合现场各洞口地形、地质条件,动态优化隧道洞口桩号或明暗交界位置,有条件的情况下降低洞口边仰坡高度,降低成洞难度,完善洞口边仰坡防护和施工工序设计,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
(四)宋家寨隧道为瓦斯隧道,应按照《公路瓦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 3374-2020)、《公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DB52/T 1666-2022)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核实瓦斯隧道类别、衬砌结构防护等级相关内容,并优化完善煤层瓦斯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五)隧道与桥梁相接处,施工前应加强洞口段地质勘察与地形测量及专业间的沟通,加强桥隧相接处的过渡设计,合理布设施工便道,完善施工组织和相关工程措施,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
(六)应加强与机电专业设计人员的互动,确保隧道内的机电设备预留安装位置设置准确,切实避免因预留不当导致弃置、重新开孔,影响隧道的结构安全和外观质量。同时,还要加强与通信管理部门的沟通,提前考虑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位置预留问题。
(七)应严格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在建高速公路项目隧道开挖支护安全管理的工作提示》,进一步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强化参建各方责任落实,加强现场安全人员履约管理,按规定开展安全检查。强化动态设计,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结果,及时调整开挖及支护形式。加强隧道施工监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落实。应严格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进行隧道施工。
七、路线交叉
(一)全线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通道及人行天桥总体布局基本合理,设置间距满足规范要求,主线平、纵面指标满足设置互通立交的要求,匝道布设基本符合交通流向和地形的要求,技术指标应用基本恰当;同意全线设置通道(兼排水)51处,天桥13处。应进一步核实天桥、通道的设计位置,以保证使用功能与经济合理。
(二)原则同意将军山枢纽采用T型、朱昌枢纽采用双喇叭A型、南箐枢纽采用双T型方案,其余服务型互通采用单喇叭型方案。应做好指路标志设置,完善安全设施设计,保证运行安全。
(三)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将军山枢纽、南菁枢纽与既有互通间净距较近,落地互通多处被交路平纵指标较低,应进一步完善交通组织、管理和运行安全保障措施。
(四)施工前应按照涉路施工许可手续办理要求,完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预算中计入相关费用。
八、环境保护
(一)项目公司要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主体责任,严禁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相关设施批建不符,若发生变更,应及时向环保、水利主管部门履行变更审批手续,严禁未批先建;要及时完善各类涉林手续,按批准的地点、面积和范围进行施工,对涉及临时占用林地的,要及时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严禁擅自破坏植被。
(二)在施工合同条款中要落实环保要求,针对本项目涉及的环境敏感区,施工单位应根据环评报告和批复要求制订专项环保施工方案,并根据本项目绿色公路实施方案在施工期间落实到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施工队伍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范作业行为。
九、设计预算
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预算按交通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3830-20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3832-20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3833-2018)及《贵州省公路水运工程造价管理实施细则》(黔交建设〔2025〕45号)等相关规定编制。预算编制原则及方案基本正确,基础资料较齐全,定额套用及费率取值基本合理,基本反映了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工程项目和内容。
(一)核定建筑安装工程费5,072,080,792元。
(二)核定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1,125,326,213元。
(三)核定工程建设其他费435,864,285元。
(四)核定预备费198,998,139元。
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预算金额核定为7,039,038,107元,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十、其他
(一)施工单位进场后,要组织设计单位及咨询专家对边坡勘察资料和设计方案进行逐坡核实,对资料与现场存在偏差的,或方案不合理的,应调整设计方案,确保边坡施工安全、方案经济。
(二)进一步细化农灌、通道、天桥设置,以及涉及机耕道、水渠改造等与沿线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程设计,避免因设计不周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工程顺利实施。
(三)施工中要落实绿色公路、品质工程和施工标准化建设工作,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工程质量。
(四)请你司加强与沿线存在交叉、相邻关系的公路、铁路、管道、电力、电信等业主单位的沟通协调,签订相关协议,确保本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五)请你司梳理出全线有地理方位意义的结构物名称、沿线设施名称,并征求沿线地方政府的意见,列出清单,随附属工程施工图报批时一并上报。
(六)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的要求,在施工阶段认真执行公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估测,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请你司按照上述要求,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开展后续工作,按照交通运输部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并按照《贵州省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指南》(JTT52/14-2021)的要求,将绿色公路建设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切实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保、水保及建设资金得到有效监管。实施过程中若发生设计变更,请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凡未按时申请或申请未获得同意的变更不得实施,不补办手续,相关费用不得进入工程决算。
附件:G326大方九驿至七星关鸭池公路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预算审查对照表.pdf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5年8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