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间小屋,一张小木桌,几张简易床,这就是从江县加勉乡通组(产业)水泥路项目处长王前程和其他几名同事临时组建的“家”。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开始忙碌,然后以“家”为中心,在周边几十公里的通组路、产业路上来回奔波。常年日晒雨淋,让他的皮肤平添几分健康色,也使他看上去和实际年龄不相吻合。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那一双双渴盼脱贫致富的眼睛,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打通交通“毛细血管”这个桎梏,让地处月亮山腹地的贫困村民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俯下身子抓突击
加勉乡位于从江县西南面,距离县城110公里,东与宰便镇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驯乐乡交界,西与黔南州荔波县佳荣镇毗邻,北与加鸠乡相连。虽然是“撤、并、建”后新建的乡,但加勉乡直到2000年才正式修通公路,且所有村寨均坐落在海拔700至1050米的山巅岭脊之上或溪畔,是贵州省100个一类极贫乡镇之一。
为改变当地村民交通出行条件和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2016年1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吹响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公路集团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和贵州交建集团的安排部署,选派第一分公司到定点帮扶的从江县加勉乡,主要负责脱贫攻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众多精兵强将中,王前程被委任为公路集团驻加勉极贫乡通组(产业)水泥路项目处长,担纲组织现场施工、开展脱贫攻坚等工作。工作以来,王前程一直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此次临时被一分公司选派来修建农村“组组通”公路项目,领导看中的正是他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务实的工作态度。
根据任务分工,公路集团负责的通组路产业路共14条,实际里程36公里,其中通组路4条、19公里,产业路8条、16公里;桥梁5座,长131米,其中海干桥1跨、长25米,友说桥2跨、长42米,南下桥1跨、长24米,加两桥一跨16米、加堆桥一跨24米;项目总造价2884万元。
深入实地踏勘之后,王前程明显感觉到建设农村公路和高速公路的不同——高速公路的路线较短,施工组织相对集中,产值更高、体量更大;而通组路产业路施工路线较长,涉及区域较广,涉及加勉乡党纽、别通、污扣、加坡、污生、污俄、加两等7个村组,并且存在多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交通不便、材料进场等困难,再加上当地村民多为少数民族,语言沟通存在较大困难。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重重考验,王前程发扬突击队员和尖兵模范作用,主动出击,和比邻的其它施工单位沟通、对接,根据他们的施工情况组织施工计划,保证材料运输的畅通。2017年4月19日,得知中冶集团承建的加勉-加两通组路即将封闭进行路面施工后,王前程马上通过从江县交通局驻加勉的现场负责人和交建集团项目办负责人进行协调。原来,这条通组路是公路集团项目施工进场的唯一通道,一旦封路,将导致加两片区5条产业路路基施工所需的柴油无法进场。通过连续3天的反复交涉和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公路集团在7日内储存柴油16吨,以保证加两片区在封路期间的正常施工;中冶集团随后要抓紧施工,保证加勉-加两通组路的路面施工在当年5月30日前完工。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最后有效保证了项目施工以及后续工作的开展。
众所周知,项目建设的一大难点就是征拆和群工工作。为了给项目施工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王前程利用有限的时间,见缝插针地多次深入各村组了解情况。通过与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组长以及村民之间的交流,认真倾听他们对施工路线的看法,及时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想法。2017年6月3日,为了少占农田和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在选定加堆新村-别江污规的产业路线后,需要当地村民及时配合砍伐线路上的树木,结果因老百姓不懂汉话、言语沟通困难而受阻。见此情景,王前程寻求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帮助,并由村支书担任翻译进行沟通。慢慢地,村民从不理解变成接受,最后还主动为施工队伍接水管、送蔬菜等,让大家备感骄傲,也极大地鼓舞了施工队伍。
经过长达8个多月的艰苦奋战,通过施工队伍加班加点的工作,在交建集团下属的3家子集团中,王前程所负责的项目率先完成通组(产业)路的路基工程。
质量管理高规格
2017年12月21日,星期四,晴。难得的好天气,王前程急忙赶往加堆,督促最后100米的通组路建设。
殊不知,他头一天还在贵阳参加集团公司召开的第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作为一名基层员工,王前程深受同事的喜爱,被推选为集团公司第一次党代会和第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会上,他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结合基层工作献言献策,代表一线员工倾吐心声。会议刚结束,他就坐高铁、转长途班车赶回项目部。路过从江县时,他还挤出时间去购买了项目部急需的材料。
上午10点过,在从加港前往污生的途中,背阴山坡上的明霜都还没有化完。一路上,王前程的电话很少断过。
“放心,砂石材料都到了,抓紧施工就成。”原来,因当地砂石材料满足不了施工要求,王前程专门安排人手到县城周边去购买。虽然成本增加不少,但确保质量无虞。他表示,公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柳等领导多次强调质量安全工作,明确要求按照规范从严执行,既体现国企的责任担当,更要树立起公路集团的良好形象,为当地老百姓修建好致富路、品质路、幸福路和满意路。
“支架斜撑那里搞得怎样了?”前面的电话刚挂不久,又一个电话进来了。这次是一分公司副经理、宰便至加勉二级公路改扩建项目经理安华打来的,他想了解桥梁支架斜撑施工进展如何了。在王前程简要介绍情况后,安华的心一下踏实了,连声说好好好。
到了加堆村通组路口,两个班组的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其中一个班组在绑扎钢筋,另一个班组在打水泥混凝土。王前程一边指导施工,一边介绍道:眼看加勉乡农村“组组通”公路竣工仪式即将举行,包括涵洞在内的所有通组路、产业路必须在当月23日前抢完。为此,哪怕天寒地冻,每天晚上也要加班到11、12点钟,否则进度就会受到影响。
为了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国庆中秋等假期,王前程都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带领施工班组一直坚守在施工第一线,千方百计把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而延误的工期抢回来。
设身处地助脱贫
通过近1年时间的辛苦工作,王前程不仅率队圆满完成通组(产业)路施工任务,更对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深有感触。他认为,加勉乡脱贫攻坚工作确实任重道远,但在帮扶过程中,需要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弯下腰去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并设身处地地谋划、实事求是地规划帮扶方案;要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增强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地面对并想法解决现存的问题。
除了平时的嘘寒问暖之外,2017年10月3日下午,在传统的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王前程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加勉乡加两村五保户龙老格家,为其送去关怀与慰问。同时,详细了解龙老格的家庭、养殖和收入等情况。考虑到龙老格没有劳动力、生活相当困难,王前程还安排人员随时随地关心他、帮助他。
通过实际工作,王前程深知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切实将各项政策措施实事求是地落实到每一个困难家庭,才能保证脱贫攻坚帮扶的效果。此外,要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工作中,用没用“心”和“新”,群众都有感觉;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都看在眼里。只有真心付出、真心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攻坚战役才会取得绝对的胜利,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加勉人民为你感叹。当竣工仪式如期举行时,得知消息的苗乡父老乡亲都主动来到现场,他们载歌载舞,向王前程等工程建设人员表达深深的谢意。
百姓作证,王前程一直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一门心思忙施工;青山作证,王前程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在当地树立了公路集团永远的丰碑!
为施工队伍鼓劲
看望村民
贵州公路集团 易兴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