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贵州公路集团研发的《一种含无覆土段隧道的施工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将隧道洞顶无覆土段施工的“明挖”改为“暗挖+天窗”方式,不仅节省施工量和投资成本,缩短工期,还能避免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达到人、工程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隧道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随着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在隧道修建过程中需要穿山越岭的情况越来越多,遇到的工程地质地形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河谷冲沟等低洼地段,时常会出现洞顶覆土厚度过浅甚至无覆土的情况。针对这种工况,传统施工措施是采用明挖法,即将整个低洼地段完全挖开后再修建隧道结构,最后将露天开挖出的明洞与埋设在覆土下的暗洞连接起来,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出洞和进洞作业。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出洞及进洞端仰坡开挖和支护、进洞洞口支护等,同时为了方便大型施工设备及人员进出、材料运输,还需修筑施工便道以及圬工,不仅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投资成本高,还会因开挖仰坡对周边环境和植被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破坏。
为此,公路集团结合多年实际施工经验,发明了《一种含无覆土段隧道的施工方法》,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隧道迅速通过无覆土段,既能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也可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无埋于强风化构造带岩体中的隧道施工,重点步骤包括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的外侧间隔设置多根超前大中管棚、弱爆破开挖、铺设钢筋网、架设钢架、施作锁脚锚管、喷混凝土等。
实践证明,《一种含无覆土段隧道的施工方法》无需占用大量土地进行便道修筑、仰坡开挖和边坡防护处理,避免了对隧址周边地层造成大开大合的扰动,尤其在生态脆弱地区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至此,公路集团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4项,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科技强企目标不断“添砖加瓦”。
发明专利证书
贵州公路集团 韩光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