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路修进苗家寨——翁柱组
眼下虽说已进入隆冬季节,但笔者乘车走进世界自然遗产地云台山景区大门前的村寨----施秉县城关镇云台村。所见到的一切让人有一种春风扑面的感觉,只见一条条的崭新水泥(油)路伸向组组寨寨……,山保寨、陈家老、排楼冲公路两旁一栋栋砖混楼房拔地而起,两层的小巧而精致,四五层的大气豪华,青瓦白墙,鳞次栉比。尤其是排楼冲组新修的水泥路舒展而盘旋山寨间;楼房上的“一天花雨农家乐”、“杨成农家乐”、“印斗阁农家乐”、“宝石苑客栈”、“小平台驿站”、“凉风坳农家乐”、“樱桃湾农家乐”,等等招字牌夺人眼球。伟岸的太阳能灯杆与银杏树矗立在公路两边,宽阔整洁的停车场停放了数十辆汽车,一排排的桂花树、一簇簇竹林间环绕有铺着小石板的步道;精巧六角小凉亭、雕梁画栋的长廊、潺潺流水的小溪上跨有小木桥,一步一景,一路一情,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寨子里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卫生。很难想象,几年前还只是一个不起眼普普通通的村庄。今天这里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物质精神生活丰富,村居环境整洁优美,冬阳下的排楼冲,如同一幅如诗般的画卷,散发出无穷魅力。
在排楼冲开“樱桃湾农家乐”的年轻主妇张兴芝说:“上午接待了八桌客人,我请了三个帮手,真的忙老火”。在她厨房里一边切肉一边准备灌香肠,火坑烧着火儿薰烤今年新做好的腊肉有上千斤,飘着浓浓的腊香味。“这几年来我家开了农家乐,每月能接待上百桌游客,收入几万元,比外出打工挣钱强多了。今年才修经过我家门前的水泥路又宽又好,客人车辆进出更方便了。”
在排楼冲寨上最高处遇上了年过花甲的卢德富老人高兴地道:“做梦都没想到硬化路修到了家门口,再也不愁大件东西的搬运了。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沿着一条蜿蜒平顺的黑黝黝沥青公路驰向翁柱组,公路旁建有一个个鱼塘,一群群鸭、一群群鹅一边在水里嘻戏、觅食,一边唱着欢快的歌。进到村头,眼前呈现了十余栋砖房,矮的两层、高的四层,错落有致。停车场边刚新修花台里的花开得正艳。部分房墙上绘了彩图,配有“仁孝礼仪”等字样,其变成了“邻里和谐、文明家园”。遇上村民吴鹏程正请有师傅帮建砖房,便于他交谈:“自从通公路后,尤其是今年通油路后,我们感觉出行方便多了,拉砖、砂石材料的运费也便宜多了。”

新硬化的水泥路蜿蜒伸向水岗河组
据了解:这几年有近二十户人家起了混砖楼房。杨昌云建4层楼约400平方,杨光辉建3层楼约300余平方,吴光祥建3层楼约300平方。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提升,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吴安贵组长介绍到:全组42户,196人,有吴、杨、张三姓的纯苗寨。坐落在杉木河畔,离县城仅有6公里。过去不通公路,只按传统种植稻谷、油菜等农作物,发展严重滞后。通公路后,我们开拓了眼界、拓宽了发展思想。村民吴云种植经济林十余亩,吴永昌、吴永波等六、七户种植了太子参近二十亩。下步还准备往“旅游休闲、探险寻幽、追溯民风”的乡村旅游发展。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收入明显增多,日子越来越好。现在寨上不少人家买了农用车、面包车、三轮车。话音刚落,吴永和的儿子开着一辆小轿车驶进自家院坝停放着。在翁柱寨边开的“杉之源山泉水”公司里,遇上负责人徐建红笑容满面地说:油路通后,车速快了,也节约了时间,水桶损坏率降低了,运费也降了,吸引了更远的顾客,销售量上去了,每月能增收数千元,我们真是受益匪浅我们的车辆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驶向水岗河。新建的水泥路上停放着小货车、三轮车、摩托车。沿途几坡几岭的田土,有的在挖药种、有的在用犁土机耕地、有的在起垄、有的在施肥,村民们干得正欢。林地树叶红了,确是“霜叶红于二月花”,那是一幅火热、动人的画面。水岗河组是全村又远又边僻,地处半山腰的寨子,山高坡陡,自然条件差。“以前寨上到处坑洼泥泞、垃圾遍地、乱搭乱建,村容村貌破旧不堪,生产生活环境非常落后。现在是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大家也注意环境整治,村道变干净了,村貌好看多了”。“现在公路硬化了,农用车、面包车进出方便了,上可走山保寨去县城,下可走高梁山到白垛。”说起村子的这些变化,水岗河村民赞不绝口。
在曹家湾看见一些村民正在修的修入户路,整的整院坝,砌的砌花台。寨容寨貌正悄悄变了新样。遇上龙组长,提起修建水泥路,更是满脸笑容:去年实施的“陈湾头经曹家湾至白坡”串连了三个村民组六个自然寨,受益的农户很多,今年又修通硬化了“马路至曹家湾”公路,我们曹家湾外出更方便了,左走山保寨去村里,右下白坡进县城,中出马路去翁哨,不再绕路了,要少走好几公里。更好的是两条公路还覆盖了几百亩田土,大家活路也好做了,这样的路才是我们最希望修的路。
在村上,村党支部书记庞秀荣自豪地说:“前几年国家修起了旅游路,主干线拉通了奠定大交通大发展的格局。只有排楼冲、山保寨少数组沾了“近水楼台”的光,部分村民找到钱了。但是不少的组离景区偏远,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长期来重于传统农业生产,发展路子很窄。各组发展很不平衡,困难面比较大。去年镇党委、镇政府很重视“组组通”的建设,尤其是县交通局领导与技术人员多次到村里翻山越岭、走村串寨调研,精心谋划、合理布局路网。在2017年修建了3条公路有16公里多,今年又争取得项目,修建了5条公路,差不多有5公里。覆盖了全村十五个村民组,水泥路不但是进寨入户,还穿越了大田大土,连接了烤烟、药材、果林、养殖基地。不少公路形成了路网,不走回头路。不少农户可用车到田间地头运肥、拉庄稼,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种植业、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加上部分村民开展乡村旅游项目。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指数大大提升,我们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
据悉,2017年施秉县“组组通”项目启动后,施秉县交通运输局按照“五个不纳入”有关政策要求,在该村实施了三个项目,计16.35公里。云台村根据实际又向县交通运输局提申请。今年初,该县交通运输局领导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及,办群众之所需。敢于担当,敢于作为,把上级的政策规定与村组实际高度契合,最大限度利用政策规定,重新谋划。又积极向省州争取项目,为老百姓多修路、修好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省里又追加该村五个项目,计4.5公里。
云台山位于施秉县北部距县城13公里。是世界喀斯特杰出代表,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她以山、水、云、雾、林为基本元素,勾勒出一幅幅山青翠妩媚、峰笔直陡峭、峦层层叠叠、云一尘不染、雾缥缈虚无的境界。她是世界上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白云岩喀斯特,被誉为“世界最美白云岩喀斯特”。
云台村15个村民组星罗棋布地分散在云台山脚旁。她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最美白云岩”村。全村566户、2760余人,少数民族占了近八成。云台村坚持以产业立村、以产业兴村。形式多样:“党支部+农户”、“公司+基地+农户” 、“公司+旅游”。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原先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给了擅长养殖、种植的大户或村民经营,在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鼓励个人办大棚,发展葡萄、李子、桃子和林下经济,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全村“大优特”产业有了明显提升:种植烤烟1500余亩,药材1100余亩,水果1500余亩。养鱼大户二十余户,占地近百亩,养鱼近30万斤。
支书带头干、村干党员带着干、党群一起干。庞秀荣支书建的养猪场占地二千多平方,养母猪70-90头,肥猪及猪崽二千余头,产值230万余元。还养鱼上万斤,种植脆红李30余亩。
村主任廖治彬,搞工程及运输,还种植药材、果林二十余亩,年收入近二十万元。村文书庞勇种植药材二十余亩,果林十余亩,养鱼等可年收入二十万元。人口主任朱春华种植烤烟五十余亩。村民沈大忠种植桃树一百余亩。村民雷安利种植桃李树、无花果一百二十亩……有近三十户开了农家乐,吃住一条龙服务,床位近三百个,云台山度假山庄最多可同时接待数十桌,排楼冲寨最多可接待近二百桌客人。随着去年在云台村区域内投资超三亿元的“云台山南泥湾服务区”与“云台山南泥湾康养中心”的建成,必将大幅度提升云台山景区服务功能与质量,也会給从事旅游、服务业的村民们带来“红利”。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及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时这样说:“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而村组公路的建成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着至关重要作用,让老百姓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效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民的积极性也激发起来了,抓发展、搞经济的劲头更足了。在村学校墙上书写着“向贫困发起冲锋,齐心协力共创百姓福、生态美的新未来”一行大字,格外醒目。“我们相信,在全体干部党员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定会将云台村打造成为‘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最美白云岩’村庄。”村支书庞秀荣憧憬着云台村美好的未来,眼里充满了期待。车里的“CD”机正放着“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悠扬的歌声在回城的路上回荡……
施秉县交通运输局 吕德军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