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条主干道没有硬化之前,村里人买个肥料都要大车换小车,一趟趟往村里运。现在你看,路修得多好,大车拉货又快又稳,村里的发展也要提速啦!”
在铜仁市石阡县龙井乡关口坪村村主任蒲应前的记忆里,这几年,关口坪村迎来了两次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在2018年8月,仙人街景区开园让村里搭上了旅游致富的顺风车;第二次则是今年4月底,村里的主干道改善提升,又给小康路上的关口坪村踩了脚油门。
踩下发展油门的可不止关口坪村。
今年11月26日,贵州省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全面铺筑完成。这一工程,彻底打通了全省广大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让公路成为增收致富的加速带,大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打通路网“中梗阻”
“这条路是我们的主动脉,百姓出行和产业发展都得靠它。”站在翻修一新的小关至太平公路旁,遵义市绥阳县小关乡人大专职副主席周红军介绍。
小关乡种有8万亩金银花,夏卖花、冬卖叶,每亩收益可达6000元左右。小小的金银花成了村民手里的香饽饽,但老旧的县乡公路却成为老百姓致富路上的绊脚石。
周红军说,这条路在2008年完成路面硬化,但由于管养跟不上,早已坑坑洼洼,不能满足地方发展需求。“收购的客商只能将大货车停靠在高速路口,再靠小车在乡里和高速路口间来回跑,多出来的成本还不都得算在老百姓身上。”
直到今年4月份,这条路改造正式启动,小关乡群众有了盼头。
县乡公路改造项目办(以下简称县乡办)遵义市代表处负责人龚永灿介绍,这条路不但重新摊铺了沥青,主线路基宽度也由原来的5.5米增加到6.5米。“现在,大货车直接开进园区装货,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近年来,贵州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农村公路路网全面升级,但起着重要连接作用的县乡公路却由于常年失修、养护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畅返不畅”“油返砂”等现象严重,让路网频频出现“中梗阻”。
遵义市汇川四面山至新蒲县乡公路(邹平 摄)
为了排除梗阻,2019年10月起,全省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启动,省公路局负责项目设计审批,其下属的贵州省公路开发公司专门组建县乡办负责项目建设。
1211个项目覆盖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计划投资111.83亿元,总里程11400公里,拟全面提升全省范围内县乡公路路面状况,增强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在贵州省公布的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层面37项任务清单中,“改善县乡公路路面6000公里”是一项重要内容。项目的全面建成交验,实实在在地为广大群众破除了瓶颈路、打通了半截路、拓宽了惠民路。
创新管理有保障
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是贵州实施“六网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项目落实,是全省公路系统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建好县乡路,就是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县乡办主任钟荣炼说。
为了保障项目顺利推进,项目以片区为单位,8个片区同时统筹施工,保证建设速度;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培训,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确保质量与安全;按照13个设计标段进行变更台账管理,严把变更审批关,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及造价控制。
此外,项目还根据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模式,首次引入高速公路品质工程管理理念成立项目总监办,首次在全省农村公路建设上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首次在项目涉及的各市(州)和县设立中心实验室,为坚决打赢项目攻坚战构筑起了坚强的保障体系。
项目各级负责人更主动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切实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工地一线办实事、解难题。在提升群众出行道路品质的基础上创新模式,以“四好农村路+文化”拓宽文化资源,以“四好农村路+旅游”盘活生态环境,以“四好农村路+产业”赋能产业发展……
像关口坪这样吃上旅游饭的村子在全省数不胜数,但饭碗能不能端稳,还得看路。县乡公路改造好不好,蒲应前们最有发言权:“路况改善重新托起了大家的‘聚宝盆’,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服务“四化”先行官
凤冈县新建镇长碛古寨农村公路联村串寨(省公路局供图)
沿着六盘水市盘州市麻子寨至郑家河路段环山而上,道路尽头就是贵州韩伟蛋业有限公司。这里是西南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养殖场之一,也是大连市和六盘水市共同开展的东西部协作项目,一期于2020年底全面投产。
“我们每天要把近50吨鸡蛋运出去,还有约70吨饲料运进来,道路就是我们的生命线。”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玮说,在贵州这么复杂的高原地貌当中能把路修成这个样子,已经完全出乎企业最初的预期。如今,新鲜鸡蛋顺着面貌一新的县乡路快速驶入高速路网,一路飞到上海、浙江、广东居民的餐桌上。
要想发展产业,交通是基础。2018年,一家物流公司入驻贵阳市修文县营官村,可开了不到一年就垮了。“这么说吧,我们村的这条路,是小车不敢走,公交不敢来。”营官村村主任袁达富说,一条路面严重坏损的道路,让紧邻高速公路和大型物流园的营官村屡屡与发展机遇失之交臂。
好在今年,这条7公里的县乡道焕然一新,村里公交车数量从0变成10,更迎来外地客商建厂发展,营官村终于享受了交通红利。
而在贵安新区,14条共55.6公里的改造路面已全部完工。随着贵阳、贵安一体化的推进,对路网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更高质量的项目推进支持新区建设,不断为新区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助力‘强省会’战略实施。”县乡办贵安新区现场负责人王建说。
据统计,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共计吸纳务工人员2万余人,发放务工人员工资近3亿元。同时,项目充分利用地方砂石材料、水泥等建筑材料,拉动经济超过16亿元,有效盘活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
铺一条路,美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蜿蜒于青山绿水间的县乡公路,在农村与城市间纵横交错,演绎着城镇融合、产业兴旺的生动故事,更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铺设了一条更快更好的高质量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