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通要闻

我省交通职工邓望庐荣获“全国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称号

发布日期:2008-11-19 00:00 作者:李黔刚 来源: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字号:    

图为邓望庐获奖后留影

邓望庐在彭州市白鹿镇中心学校采访时留影

《痛失爱女》  邓望庐于2008年5月23日摄于都江堰市聚源中学。

    11月12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008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表彰会暨向中央档案馆捐赠抗震救灾优秀作品仪式”,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胡振民等领导向受表彰的150名“全国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颁发了奖章和荣誉证书。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工会副主席、《中国交通报》特约记者邓望庐也获此殊荣受到表彰。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邓望庐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灾区,拍摄了大量一线抗震救灾的优秀图片,用实际行动参与了抗震救灾。
    5月21日至30日,受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的派遣,邓望庐随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摄影小分队,前往四川地震重灾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访。在四川采访期间,邓望庐先后到了彭州市白鹿乡;什邡市及洛水镇、莹华镇和红白镇;都江堰市及聚源镇;汶川县漩口镇和映秀镇;广元市及青川县城关镇、木鱼镇、沙州镇;绵阳市、江油市及青莲镇、安县黄土镇、安昌镇和永安镇;北川县擂鼓镇;绵竹市汉旺镇;理县城关镇及古尔沟镇和薛城镇;汶川县城关镇;茂县城关镇及两河口乡;黑水县城关镇及壤口乡;马尔康县城关镇;金川党坝乡和马尔邦乡;丹巴县城关镇和泸定县城关镇等地,行驶里程达6000多公里,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雅克夏雪山、二郎山四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冒着余震不断(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的危险,风餐露宿,历尽艰难险阻,共拍摄了1000余张照片。这些照片除了反映贵州本省援助四川抗震救灾的工作场景外,还记录了四川重灾区的灾情和部队及全国人民支援灾区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情况,反映了军民的鱼水深情和社会各界的博大爱心。
    为了拍摄贵州省交通厅对口支援突击队赴四川灾区抢险保通的画面,邓望庐克服高原缺氧、低温阴冷的困难,冒雨在落石不断的高山险道上拍摄大型筑路机械车队翻越夹金山路段的照片;他还专程前往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强余震发生频率最高、公路坍塌极其严重的广元市青川县,拍摄了因田井坝大桥震垮后,由贵州省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支援灾区,在白龙湖边修建的汽车渡口,反映了贵州交通职工急灾区人民之所急,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怀。
    邓望庐结束在地震灾区的采访拍摄后,随即将在四川地震灾区拍摄的作品送往香港展出。据悉,这个由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和香港商报联合举办的抗震救灾图片展览,对香港的抗震救灾募捐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邓望庐的部分抗震救灾摄影作品已被收入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抗震救灾大型画册并被中央档案馆收藏。


作者:李黔刚 /文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