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3日以来,贵州省历史罕见大面积雪凝灾害天气,给我省公路交通运输带来了严重影响,一时间造成车辆拥堵,人员滞留,物资运输不畅,道路客货运输不能正常运行。
面对恶劣天气给交通运输带来的严峻形势,省交通厅坚持把抢险救灾工作摆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多管齐下,及时传达贯彻国家和省的有关精神,启动应急预案,动员集结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上下联动,快速行动,开展道路应急保畅工作。组织全体路政、养护、保洁队伍上路开展除雪、除凝、铺沙、撒盐,为滞留人员送水、食品和药品,及时组织路政人员上路巡查,采取带道压速办法带领滞留车辆驶出凝冻区域,组织滞留车辆驶入服务区和邻近县城避险,加大危险路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巡查力度,加强营运车船安全监管,严堵易燃易爆物品,严防超载运输。同时抓好客运组织,重新部署和调整运力,争取每日不滞留旅客或减少滞留旅客,利用气温回升时的良机,组织加班车辆集中疏散旅客,通过积极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滞留情况明显缓解,境内滞留车辆、人员及时得到疏散,基本做到限时、限量、低速保通,不断消除雪凝天气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从1月13日至2月4日,全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累计投入资金近4227万元,共出动路政、养护、保洁等人员近100359人次,救援车辆、机械设备近27486台次,向凝冻路面撒融雪盐7775余吨,防滑砂73921多立方米,设置警示标志和反光安全锥筒若干,压速引导车辆行驶等方法疏散车辆96157辆次、人员约30多万人次。
据天气预报,2月10日前后,我省大部分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程度将再次加重,交通运输保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厅决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交通部统一安排和部署,以保通为主要工作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打好抗灾救灾工作攻坚战。
一是力保国省干线公路通畅。总结和发扬前阶段抗凝抗冻工作经验,继续坚持撒盐、撒砂、除雪、除凝等基本措施,及时将抢通工作转移到保通工作上。及时抢修损坏道路和设施,千方百计保持公路网络安全通车,发挥路网的整体作用,有效分流和疏导交通;充分考虑不可预见因素,依托市、县、乡三级地方政府道路保通责任制,建立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与交通企业联动的道路保畅联动机制,集中力量保障国省道干线公路畅通,做到雪凝灾害天气车辆“限时、限量、限速、保通”。
二是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全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已经做好除雪除凝物资、机具和人员准备,24小时待命,确保拉得出、用得上、完成好。截至目前,已储备防滑砂17900立方、融雪工业盐近1000吨,抢险机具2087台(辆),每天能出动养护、路政及其它抢险人员约2300人。
三是坚决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启动鲜活农产品运输应急机制,对整车合法装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行驶高速(高等级)公路、国省道公路,坚决执行免收通行费政策。千方百计保障电煤、燃油等能源物资运输,除单车运输超过55吨车辆禁止上路上桥外,符合安全条件的煤电、燃油运输车辆,坚决执行“一卡通”政策,优先放行。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作用,按照“宜水则水,宜陆则陆”的原则,强化电煤运输和旅客运输。努力保障关系民生的灾区物资运输,在地方政府集中组织好运力、安排好路线和时间后,统筹安排,分头部署,积极采取护送措施,保障救灾重点物资顺利通行。
四是进一步做好信息采集和报送工作。强化向省委、省政府和交通部及时路况信息报送制度,建立道路拥堵信息快速报送机制,落实责任,为道路拥堵时及时启动应急措施提供决策保障;建立与邻省区交通部门的信息交流机制,及时通报路况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加强省际间协作互动;加强气象部门合作,建立公路气象信息实时监测预报预警机制,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及时通过媒体发布路况信息。
五是大力抓好安全生产。狠抓安全责任制落实,强化责任意识,针对雪凝天气情况下的运输特点,加强客运车辆监管,严禁疲劳驾驶和病车上路,严防冒险驾驶、超限超载。
六是加强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主动与新闻媒体联系,全面、真实反映开展的工作、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树立交通良好社会形象。
作者:方延旭 萧子静
附:“三限一通”亮点资料
实践证明,“三限一通”措施在本次抗灾救灾保畅工作中作用突出,效果明显,全省高等级公路滞留车辆和人员下降了80%。这一举措得到了交通部的充分肯定,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说:“贵州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实行限时、限量、限速,保公路畅通的做法,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
“三限一通”措施是在特殊气候、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方法,很奏效。以往一旦出现雨雪凝冻天气,一般采取的措施是直接封闭道路交通以确保安全。而这次贵州的情况非常特殊,一是雪凝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二是时值春运,上路车辆、客流集中、量大。一味被动的封闭道路已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气候日益恶劣,灾情不断加剧之时,省委、省政府提出采取“高速公路低速运行”的办法缓解交通压力,并逐步发展为“限时、限量、限速、保通”。限时,即在有利时间段组织车辆上路通行。在白天气温有所上升的有利条件下,通过撒盐除雪等路面防冻防滑处置后,从早晨至晚上7点气温骤降前放行车辆。限量,即限制车辆上路通行量。因主干道公路通行能力有限,交通部门提前通过媒体和咨询电话、网站及时公布道路情况,预告司乘人员作好准备,做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依秩序上路分组分批通行,采取限量通过,协调部分车辆绕行、分流。限速,即在受灾路段限制车速。主要通过路政车辆压速带队来实现,在适合的路段行驶适合的车速,避免追尾和其它安全事故发生。保通,就是突出一个“通”字,力保公路基本畅通。“三限一通”措施实施以来,因恶劣天气造成的道路运输阻滞情形大为好转,受到了司乘人员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