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月13日,历史的脚步刚刚踏入新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降临黔东大地,在随后的十多天里,红色警报频频拉响:
--黔东南境内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和县乡公路全线封闭拥堵,数万名人员滞留:
--电力、石油、物资等吃紧,各地连连告急
气象资料显示,黔东南正经历着1954年以来最严重冰冻灾害的考验,这场冰冻灾害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程度之重都是十分罕见的。在中共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州人民投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抗冰救灾大决战。
--黔东南境内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和县乡公路全线封闭拥堵,数万名人员滞留:
--电力、石油、物资等吃紧,各地连连告急
气象资料显示,黔东南正经历着1954年以来最严重冰冻灾害的考验,这场冰冻灾害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程度之重都是十分罕见的。在中共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州人民投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抗冰救灾大决战。
严重的冰冻灾害,阻挡了上万人返乡的步伐,牵动着凯里公路管理局领导人的心。灾情就是命令,元月14日,管理局副局长陆义昌等一行领导不顾严寒和安危,顶风冒雪来到了凯里、台江、三穗收费站和超限运输检查站。同时部署了防滑抗冰救援工作等重要事宜,反复强调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滞留司乘人员的救援和安置工作。
根据领导的指示,台江收费站召开了紧急会议,就当前雨雪冰冻灾情作了具体分析和统一安排,专门成立了抗冰救援领导工作小组,全力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做好路段封闭和疏导工作,同时发扬“青年文明号”模范先锋作用,设立抗冰救灾“免费服务台”,为滞留的司乘人员和步行返乡人员送去了热水、方便面、面包、饼干等食物。
随着天气的进一步恶化,冰雪再次把公路包裹得更加严实。元月18日上午10时许,一辆由昆明发往邵阳的长途大巴车欲通过台江收费站,被值班交警和收费员的劝止。为了做好滞留司乘人员的安置工作,值班收费员将大巴车上的20余名乘客接到了站值班室休息取暖,安慰和稳定大家的思想情绪,为他们生上火炉,送上食物和热水,还把值班用的几件棉衣为衣着单薄的老人披上……
看着一双双充满思乡和无助的眼神,站领导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静。下午,站领导又召开紧急会议,号召轮休的站职工们参加县委组织的“抗冰自愿突击队”,职工们个个积极响应,在县委统一的安排部署下,和由各兄弟单位聚集起的2百余人,很快投入到有3公里长的交孟坡路段防滑除冰战斗中去。为了防止前面处理好的路段不再结冰,同志们冒着风雪与老天争分夺秒,挥舞着铁铲一步步向前迈进。铺砂声、铲冰声、吆喝声在山间响成一片。
肆虐的风雪并没有抵挡住“抗冰自愿突击队”前进的步伐。经在连续2个多小时的坚苦奋战,人们用汗水、血水将冰雪融化清除,终于打开了一条可通行之路。在握别值班人员的手将要踏上回家的路程时,被困的司乘人员眼睛都忍不住地湿润了。这与其说是一种感情的升华,倒不如说是爱在心灵深处的碰撞。在警车的开道护送下,当天就有200余辆滞留在县境内的车辆安全过境,望着司乘人员露出的那一张张久违的笑容和挥手致谢的场面,大家松了口气说:“通了,通了,终于通了”,心里感到的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是的,路是通了。但在连续数日的奋战中,同志们的手都长满了血泡,有的甚至还因受寒感冒而走进医院,但却没有一个人有过怨言,因为他们谁都知道自己肩上的职责和有一个神圣的名字??公路人。在这次抗冰救灾中,台江站职工们坚持值好每一个岗,奋战到最后一刻,给“青年文明号”荣誉和团旗增添了光彩,写下建站以来最光辉的一页。接连数日,冰雪再次无情地袭击大地,交通受到了严重威胁。台江站职工们仍然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每天坚持和大家在郊孟坡路段处防滑除冰,至少保持每天下午有3个小时路段通车,以尽快疏散被滞留的车辆和旅客。据统计,台江站在此次抗冰救灾中共出动70余人次参加防滑抗冰,发出食品饮水十余件,受救助人员百余人次,帮助修车2辆。
雪灾无情人有情。冰雪带来的是寒冷,但在寒冷中始终涌动着一股强大的暖流,使我们时刻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即使冰雪再大,风雨再狂,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兄弟省市及天下所有富有爱心者的热情帮助,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夺取抗冰救灾的最后胜利。
作者:龚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