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冬天的南方异常的寒冷,尤以贵州为甚。寒潮早早地就袭击这片高原,又最晚地退去。雪凝近乎一月连续不断,大面积地,将最先从交通战线显示出的危机衍变为一场百年未遇的自然灾害。这次凝冻时间之长,温度之低,影响之大,受灾范围之广,给全省公路交通运输带来了严重影响,造成人员、车辆滞留,物资运输不畅,公路交通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元。
我们看到了橘红色的花盛开在冰雪之上,那是养路工人挥镐扬铲除冰雪的身影;看到了凛冽的寒风中有热气腾腾,那是路政、征费人员呵气成霜、用身躯抵挡风雪,为滞行人员端上了开水、热食的每一瞬;我们还看到了返乡旅客的眼里闪动晶莹,那是因客运服务人员用热忱融化坚冰时涌流的热泪!这些,都请让冰雪重新塑作原来生动的造型吧……
连日来,贵州遭受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省交通职工万众一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要求,取得了抗灾保通工作的决定性胜利。
多管齐下:鏖战“雪域高原”
受强冷空气影响,1月中旬以来,贵州省自东北向西南出现大范围雪凝天气,全省气温骤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出现了极为罕见的雪凝天气,贵州高原一片雪域。雪凝灾害天气持续近1月波及贵州14条高速(高等级)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大多数道路结凝在2公分以上,严重路段结凝达20公分。气象台部门先后多次发布了道路结冰橙色、红色预警信号,随后全面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一级应急响应。
在1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贵州交通广大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全力以赴,积极应对这场自然灾害,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据初步统计,贵州省直接用于雪凝灾害期间的公路抢通资金达1.8亿元,公路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元。
贵州交通的灾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交通部领导多次到贵州视察灾情,十分关切地询问贵州交通的情况和职工的生活情况,并代表交通部对贵州交通职工表示亲切慰问。贵州省政府建立了道路保畅联动机制,启动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形成了全省上下同心合力、抗凝保畅、抗灾自救的局面。
贵州省交通厅认真履行行业责任,坚持把抢险救灾工作摆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多管齐下,及时传达贯彻国家和省的有关精神,启动应急预案,动员集结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上下联动,快速行动,开展道路应急保畅工作,做到“五个力保”。省交通厅主要负责人多次召集省高管局、公路局和运管局等单位研究部署道路疏通、信息交换等工作。高等级公路管理部门快速行动,成立了局、处、站三级应急领导组织,启动了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防冻防滑、交通安全维护、滞留人员服务等工作。一是建立24小时路况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新闻媒体和客运管理部门发布路况信息,主动与地方政府、公安交警部门沟通,向邻省有关部门通报信息。二是积极配合公安交警加强交通维护,及时设置警示标牌,组织路政人员上路巡查,疏导交通,救援事故车辆。三是组织人员上路除雪、撒盐,努力疏通道路。四是做好滞留人员安抚工作,并向滞留人员和大牲畜提供食品、饮用水、草料等补给。全省交通系统上下一心,机关也变成了抗凝一线,基层更是克服重重困难,连续作战。由于应急机制启动及时,反应迅速,各部门紧密协作,措施有效,实施得力,灾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其间,贵州采取“高速公路低速运行”的举措,在抗击雪凝保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实效。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贵州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实行限时、限量、限速,保公路畅通的做法,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限时,即在有利时间段组织车辆上路通行。在白天气温有所上升的有利条件下,通过撒盐除雪等路面防冻防滑处置后,从早晨至晚上7点气温骤降前放行车辆。限量,即限制车辆上路通行量。因主干道公路通行能力有限,交通部门提前通过媒体和咨询电话、网站及时公布道路情况,预告司乘人员作好准备,做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依秩序上路分组分批通行,采取限量通过,协调部分车辆绕行、分流。限速,即在受灾路段限制车速。主要通过路政车辆压速带队来实现,在适合的路段行驶适合的车速,避免追尾和其它安全事故发生。保通,就是突出一个“通”字,力保公路基本畅通。实践证明,“三限一通”措施在本次抗灾救灾保畅工作中作用突出,效果明显,全省高等级公路滞留车辆和人员一周内便下降了80%,因恶劣天气造成的道路运输阻滞情形大为好转。
从1月13日至2月10日,全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累计投入资金近4227万元,共出动路政、养护、保洁等人员近100359人次,救援车辆、机械设备近27486台次,向凝冻路面撒融雪盐7775余吨,防滑砂73921多立方米,设置警示标志和反光安全锥筒若干,压速引导车辆行驶等方法疏散车辆96157辆次、人员约30多万人次,组织运力12.4万车次,抢运电煤56.2万吨,救灾物资2.1万吨。通过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和交通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连续奋战,道路拥堵情况明显缓解,滞留车辆和人员得到疏散。从2月2日起,全省高速(高等级)公路全天开放,恢复正常通行,国省干线公路大部分路段解冻,断点减少,各类物资运输基本顺畅,旅客运输基本正常。
冰雪无情,情在人间,大灾面前,真情无限。我们看到了橘红色的花盛开在冰雪之上,那是养路工人挥镐扬铲除冰雪的身影;看到了凛冽的寒风中有热气腾腾,那是路政、征费人员呵气成霜、用身躯抵挡风雪,为滞行人员端上了开水、热食的每一瞬;我们还看到了返乡旅客的眼里闪动晶莹,那是因客运服务人员用热忱融化坚冰时涌流的热泪!
高速路上:捧住冬日暖阳
贵阳高管处修文路政中队队员魏洋和在广东东莞打工的四川泸州人阳永海非亲非故,然而,2008年1月21日,在贵阳至毕节高等级公路线上一个叫扎佐的小镇附近,贵州56年一遇的特大雪凝灾害,把他俩连在了一起。
1月18日,正在东莞打工的阳永海突然接到妻子从老家打来的电话:岳母病危,母亲患病住院,速回。妻子是独生女,女儿又小,哪有能力照顾俩老……阳永海心急如焚,当天赶上了一辆从广州至泸州的长途客车。
从1月13日开始,贵州高原气温骤降,冰封大地,高速公路时开时关。阳永海乘坐的客车沿贵新高速公路进入贵州境内后,一路走走停停。21日这天上午,行至贵毕公路扎佐收费站时,因为公路临时关闭,就地停了下来。
耳边传来小贩的叫卖声,阳永海的肚子“咕咕”叫唤起来。此刻,他携带的现金已不到一百元。饥饿、寒冷、焦虑翻江倒海般拥来,席卷了阳永海……
中午1点,中餐时间。贵阳高管处修文路政中队队员魏洋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提着方便面、饼干、矿泉水等食品,挨个车进行免费发放。这时,一张神情痛苦的脸进入了魏洋的眼帘。这名旅客就是阳永海。此时,他脸青面黑,虚汗淋漓,抱着肚子蜷缩在座位上,痛苦地呻吟。
魏洋几步跨过去,问:“你怎么啦?”阳永海勉力回答:“肚子痛。”旁边一名旅客告诉魏洋,他已经痛好一会了,怕是不行了。魏洋见阳永海病得不轻,情况危急,马上把情况向中队长郝元熙作了汇报。郝队长闻讯,立即吩咐魏洋驾驶路政巡逻车,送病人去医院抢救。
大伙小心地把阳永海护送上巡逻车。魏洋启动车,驶向4公里外的扎佐镇医院。 行驶途中,从被扶下车那刻起,始终沉默不语的阳永海,突然开口对魏洋说话了:“大哥!我……我身上没得啥子钱咯。” 魏洋两眼盯着白茫茫的前方,回答:“钱不是问题!治病要紧。”
魏洋搀扶着阳永海走进了扎佐医院急诊室。 B超、尿检、验血。医生确诊,阳永海胆囊急性发炎,需要住院治疗。 阳永海断然拒绝。无奈之下,医生给阳永海打了两针,开了一些药品。
帐单拿在手里,魏洋二话不说,掏出自己的钱包,如数支付了231.5元人民币。阳永海坐在椅子上,两眼随着魏洋忙碌的身影转动,十指紧紧攥着自己的病历卡。
一个小时过去了。魏洋和阳永海回到了修文路政中队驻地。 魏洋把阳永海带到温暖的伙房。不凑巧的是,队里已经停电停水好几天了,没有现成可用的开水。魏洋找来一只瓷杯,倒入矿泉水,放在铁煤炉子上加热。水冒起了热气。
魏洋把杯子递到阳永海手里,说:“兄弟!趁热把药吃了。”阳永海接过杯子。不知道是因为冷还是因为生病,阳永海握在手里的药片竟然滑落了一颗,掉在地上。
下午2时40左右,前方传来消息,贵毕公路开通。该上车了。阳永海看着魏洋,欲语又止,身子抖起来。他双手在上衣里一阵摸索,掏出几张钞票,捧在手里,对魏洋说:“大哥!我身上就这点钱了,你收下。”
魏洋推开他的手,说:“你回家的路还很远。钱你留着,路上买点吃的用。”
阳永海终于抑制不住,泪流满面。
1月15日,凯里高等级公路管理处道路凝冻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宣布全体人员进入战备状态,各单位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道路凝冻期间,周末照常上班。1月17日至19日,该处路政人员、征费人员积极配合玉屏至三穗养护站、凯里养护站的养护作业人员紧急疏导滞留车辆。经过48小时的昼夜奋战,滞留在玉凯高速公路台江至剑河段的300余辆车及滞留在大龙主道站的700余辆车全部被疏散。
高强度的工作考验着交通人。为了让绿色通道的车辆及抢险救援车及时通行,工作人员经常要在风雪中疏导、指挥两三个小时,苦口婆心地劝说司乘人员让开通道,即便在一片责问声中,他们仍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大龙主道征费站的职工们看着因路面冰冻无法前行的车辆心急如焚,在站长李尉华的带领下,他们拿起铁锹、锄头到桥面除雪除冰。经过8小时的努力,他们硬是铲出一条14公里的车道来。这些行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一位司机拿出百元大钞给推车的小伙子们,他们谢绝了。原来对封闭高速公路不理解的司乘人员也被打动,纷纷加入到除雪除冰的队伍中来。
“各位旅客、司机朋友们,虽然你们因交通受阻滞留在这里,但我们不会让你们挨饿受冻的。”凯里高等级公路管理处党总支副书记杜娟和范钟屏副处长亲切的话语,让1月17日滞留在台江至剑河段500余名司机、旅客在冰天雪地里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随后,台江征费站为他们送去馒头400个、矿泉水300余瓶、盒饭100盒。
在贵州所辖高速公路因冰雪受阻的这些日子里,高速公路各征费站纷纷将滞留的旅客带到会议室、办公室、厨房、车库等地避风寒,打开一切取暖设备,并准备感冒药、姜汤等,随时免费提供。滞留人员较多的站点,还买来木炭生火取暖。端着热气腾腾的姜汤,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司机和旅客们都说:“冰雪凝冻把我们留在了贵州,我们把贵州公路人留在了心里。”
国省干线:冰雪化作热泪
省道207遵义至正安路段,是遵义往北部诸县市的重要通道,13日以来雪凌灾害非常严重。为了该路段交通畅通,绥阳公路管理段职工在段长兰盛强的带领下,连续奋战在抗灾保畅的第一线。1月28日,兰盛强的哥哥打电话来说,母亲突发急病,要他回遵义看看,此时他抗灾的现场离遵义市区仅十几公里之遥。考虑到灾情严重,保畅任务紧,自己无法抽身,兰盛强只是在电话中安慰母亲:“路上抗灾保畅正是关键时候,等凌冻结束了我马上回来看您”。慈祥的母亲要他放心工作,并嘱咐他注意安全。却不想,这次通话竟成为他和母亲的诀别。下午5点多,还在207省道上组织抢险的兰盛强得知:母亲与世长辞。噩耗传来,热火朝天的抢险现场,铮铮汉子泪水长流。
1月23日,黄平县谷陇镇退休教师孙洪义的家属给320国道凯里收费站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感谢该站站长杨忠不顾个人安危,冰雪路上驱车百里护送危重病人去抢救的义举。家属们介绍,1月18日,孙洪义老人在黄平家中突发脑血栓,生命垂危,出门在外的子女们从凯里火速返家准备将病人接到凯里抢救,下午两点当他们赶到凯里收费站时,大雪封阻了所有通往谷陇镇的公路交通,车辆不能通行。正在组织抗冻保畅任务的站长杨忠闻知此事,考虑到人命关天,情况紧急,当即决定亲自驾驶挂有防滑链的抢险车和家属去接病人。
此时的320国道冰雪茫茫,路面凝冻湿滑,3个小时之后,车子才抵达25公里外孙家所在的村口,村民们已将病人抬到公路边。望着奄奄一息的孙洪义老人,杨忠和家属一样心急如焚,顾不得多想,掉转车头,再次驶上冰雪公路。夜幕降临,冰雪加重,行车艰难而缓慢,一路上车子多次侧滑,险象环生。杨忠凭着十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对该路况的熟悉与危险搏斗,与时间赛跑。终于在晚上8点安全将病人送到凯里市四一八医院。
由于送救及时,病人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苏醒后的孙洪义老人亲自提笔写下四句话:“不畏三尺冰,驱车百余里,送翁入医院,美德留心间”,并委托家属制成锦旗送给凯里收费站。
握着杨站长的手,孙老师的子女热泪盈眶:“恩人哪,是你救了我爹的命!”
1月25日,记者在210国道龙里路段不时看到,戴着棉帽、穿着桔红色工装的养护工人在国道上紧张忙碌着,有的在铲除路上的积雪,有的在清理路上被大雪压断的树枝。他们连日来不畏天寒地冻,为了确保公路畅通,在冰雪中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面对超负荷的劳作,工人们却没有一句怨言。
客运服务:温情融化坚冰
1月25日凌晨,贵阳火车站广场排满了68辆写有“欢迎农民工平安返乡”的大巴车,出站口不远处摆着两大壶热乎乎的姜糖水,结冰的地面铺上了稻草,这是为迎接从浙江打工归来的民工所做的准备。返乡农民工3000余人,由交通部门转运输送。
按照交通厅的指示,省运管局紧急部署疏运工作,连夜制定了《浙江义乌、温州至贵阳农民工专列紧急疏运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成立了运力组织调派小组、现场秩序维护小组、车辆牌证办理小组、乘客引导服务小组、后勤保障宣传小组等五个专项工作小组。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做到纪律严密、通讯畅通、出行安全、监控有力、服务优质,确保了运输任务顺利完成。
严冬的夜晚,寒风刺骨,不断洒落的冻雨又在地面结起了凝冻。宽阔的火车站站前广场更透出阵阵寒意。而伫立在寒风中的运管人员依然执着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4点16分和5点21分,分别从义乌、温州载回返乡农民工的专列火车抵达贵阳火车站。省运管局团支部青年立即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引导农民工兄弟进入指定的候车区,给他们送上热腾腾的姜茶和开水,并引导农民工兄弟乘上了转运车辆,顺利的完成了转运工作。省运管团支部开展这次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团员青年落实“服务农民工、回报全社会”和“天寒真情暖、青春出击”志愿服务大行动的具体体现。
随着出站口农民工的不断涌出,疏运人员立即紧张的行动起来,有的忙着引导农民工有序乘车、有的递上了热气腾腾的姜糖水、有的帮着农民工兄弟转运行李,而驾驶人员则忙着启动预热车辆,疏运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在做短暂休息后,第一批29辆疏运车辆将农民工安全疏运至指定地点休息。
截至25日清晨7:30分,全体工作人员在零下5度的严寒中持续工作6个多小时,保证了此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贵阳当晚气温达到了零下5度,空气湿冷,风如刀割,这可不是北方零下5度气温所能比拟的透骨寒冷。当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准备好的面包、矿泉水、热姜汤等发放给等候分流的农民工的时候,有人动情地哭了:“在外地就听说家乡今年很冷,但回来却感觉乡情是这样的温暖!”
抗凝期间,省交通厅领导多次到贵阳客运总站、贵阳西客站检查春运工作,现场了解旅客输送以及滞留情况。31日,天气有所好转,沿线公路基本可以通行,但凝冻仍然比较严重。厅党组立即决定,由省交通厅牵头,交通系统各有关单位各司其责、密切配合,成立紧急运输车队,并制定紧急运输方案,运管、公路系统分别负责落实车队护送任务,由省运管局、公路局各自协调落实,并分段护送,即贵阳方面护送至贵遵交界处,之后由遵义方面负责遵义境内护送,铜仁方面负责铜仁境内护送。要求贵阳、遵义、铜仁等地交通系统做好公路除障保畅工作,在力量不足时请求政府给予支持。运管、路政部门各出一台车负责护送,路政在车队前面开路,运管在车队后面断后,相互做好行车过程中的协调工作,确保安全。贵阳运管处、贵阳客运公司负责组织运力并把车辆编号,组织乘客上车。从1月31日至2月2日三天时间,交通厅共组织181辆客车,通过各有关单位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安全运送德江、思南、沿河、印江、织金等方向的旅客6500多人。
2月4日下午,在贵州省贵阳市汽车客运总站售票大厅询问处,几名乘客正在向询问处工作人员打听车站客运班车发车时间。虽然售票大厅墙上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车站各客运班车发车时间,但对于人生地不熟的乘客来说,亲自问问车站工作人员,他们更放心。
现年46岁的问询员罗珊珊说:“大灾当前,政府各部门都在千方百计保障交通运输早日恢复正常。作为客运总站工作人员,我能做的,就是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乘客做好服务工作,给每一位有需要的乘客一个满意的答案。”
1月13日以来,受长时间大面积罕见凝冻天气影响,贵州省多条高速(高等级)公路间断封闭或持续封闭,部分国、省干线公路被雪凝阻断,贵州省贵阳市汽车客运总站正常客运班车发车受到较大影响。贵阳市汽车客运总站采取多项措施,为乘客提供服务,候车厅内,空调全天候开放,姜糖水、白开水24小时敞开供应,车站还腾出办公室专供老弱病残乘客休息。这些日子,罗珊珊和同事们更忙了,他们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多数情况下,罗珊珊一天要接电话或面对面回答3000余名乘客的问询。有时一名乘客会问上两三句话,这样,她当班下来,一天就要接受答询上万次。到了晚上,罗珊珊的嗓子都是沙哑的。
当好一名合格的问询员,要耗费许多额外的精力。凡是乘客需要的,能为乘客排忧解难的,罗珊珊都要尽心尽力去做。有时遇到心急的乘客发牢骚,罗珊珊也始终面带笑容,耐心解答。“我的目标是成为‘问不倒’、‘问不恼’的服务员,在微笑的同时还要把服务工作做得细致些、再细致些。”罗珊珊说。
2月12日,贵州高原的天空出现了灿烂的阳光,气温开始正常回升了!在林城贵阳市,原本在夜间燃放的礼炮在清晨鸣响,有市民竟然用欢呼和掌声迎接这久违的阳光!但愿已进入春天的贵州高原不要再遭遇恶劣的灾害性天气。我们也感谢这个寒冷的冬季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启示和温暖的人间真情。
采访手记:灾难来临之际,也是困难、人性集中体现之时。连日来,我们在各类新闻媒体上看到贵州各级交通部门勇抗冰灾解危救困的事迹和场面,十分感动。我们相信,有更多坚守在条件更恶劣、通讯不畅地点的同志们的事迹还不能及时被人们所知。很多职工分散坚守在各条公路险要地段,在这些点上,大都是单兵或单组作战,也是新闻镜头一时无法触及的地方。有如战场,条件最恶劣,战斗最惨烈、最艰苦的地方,恰恰是信息外传最缓慢的地方。交通人不分昼夜地在抗灾一线充当尖兵,排除险情路障,用他们的艰辛和热情一点点地融化坚冰,为各种车辆和行人开道。所有人员在体力、精力大量透支的情况下照样监守着岗位,以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迎接着更大的挑战。正是有了他们,才有风雪摧不垮,坚冰阻不断的公路。也许,当他们的各种信息能正常传出时,灾害的阴影已在人们的脑际中逐渐淡化或逝去,他们的行为和事迹已不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他们在此次抗灾斗争中的精神和功绩永不磨灭。向连续艰苦奋战在抗灾一线的全体交通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者:李黔刚 萧子静 胡颂平 陈维虎 陈启江 雍知维 蒋天琪 孙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