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通要闻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发布日期:2008-03-12 00:00 作者:萧静 来源: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字号:    
    3月9日,春寒料峭,在通往布依山寨的路上,50多名男女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中有的在挥舞锄头、铁镐,有的在搅拌混凝土,有的在用石头砌着村路保坎,有的在给运作中的碎石机输送石料,欢笑声、喊话声与机器的轰鸣声混响在一起。这是记者在贵州省龙里县三元镇渔洞村鸟田寨看到的村民们集资修路、建设家园的一幕热闹而祥和的劳动场景。
    75岁的布依族老人赵洪恩激动地说:“过去,村里人每一次出门就是一次跋山涉水的过程,水沟,田泥,人们总得一脚深一脚浅地挑着担子前行。我们一直盼望着能有一条干硬平直、通往山外的道路,需要与外界有更多的交流啊!”
渔洞村鸟田寨位于龙里县三元镇北部,是全镇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寨,这里海拔有1350米。由于地势高寒,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广大村民所需的生产资料及民用建筑用料多数靠人抬马驮,生活极其艰苦。
    要想富,先修路。去年11月中旬,为改善交通条件,三元镇渔洞村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号召村民集资修路。众人拾柴火焰高,全村群众对修路一事热情十分高涨。据了解,这条通村路全长3公里,由渔洞经岩门冲至鸟田,坡势较为平坦,可使渔洞村渔洞寨和鸟田寨连为一体,并沟通附近其它6个村寨,使1700多人受益。然而,修建这条路,困难多,工程量大,需水泥70多吨,构筑保坎10多处,挖填土石方达1万多立方。仅岩门冲路段开山放炮就需资金5万余元。
    现年42岁的村支书赵开明告诉记者,“为了修好这条路,原驻鸟田的一位贵阳女知青风里雨里来回奔波,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她还慷慨解囊,为咱们村购买了一台价值5600余元的碎石机,解决了修路用砂的燃眉之急。”
    如今,一条长3000米、宽约4米的通村路雏形已呈现在人们面前。记者冒着细雨在一段刚开挖出来的路基上行走,虽然,鞋子上沾满了黄泥,内心深处却强烈地感受到村民们变梦想为现实、走上致富路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据赵开明介绍,这条路修得快而且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还得益于有两台进口挖掘机开路。两台挖掘机早上天一亮就出工,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钟,共出勤200多个工时。龙明荣、龙明华两兄弟是挖掘机的主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最后按每个工时少收30元钱结算费用。哥哥龙明荣离开村子回县城时还主动捐了100元钱给村民修路。他深有感触地说:“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年代,真没有想到鸟田寨村民这样齐心协力修路,更没有想到原驻鸟田寨的那位知青把村民们修路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相比之下,我们辛苦点,少收一点钱也应该。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作者:李黔刚 摄影报道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