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至30日,受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派遣,贵州省摄影家协会派出以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长春为队长,贵州省摄影家协会高速公路职工分会主席、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工会副主席邓望庐为队员的摄影小分队,前往四川地震重灾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访。
据了解,小分队在四川采访期间,先后到了彭州市白鹿乡;什邡市及洛水镇、莹华镇和红白镇;都江堰市及聚源镇;汶川县漩口镇和映秀镇;广元市及青川县城关镇、木鱼镇、沙州镇;绵阳市、江油市及青莲镇、安县黄土镇、安昌镇和永安镇;北川县擂鼓镇;绵竹市汉旺镇;理县城关镇及古尔沟镇和薛城镇;汶川县城关镇;茂县城关镇及两河口乡;黑水县城关镇及壤口乡;马尔康县城关镇;金川党坝乡和马尔邦乡;丹巴县城关镇和泸定县城关镇等地,行驶里程达6000多公里,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雅克夏雪山、二郎山四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队员们冒着余震不断(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的危险,风餐露宿,历尽艰难险阻,共拍摄了3000余张照片。这些照片除了拍摄贵州本省援助四川抗震救灾的工作场景外,还记录了四川重灾区的灾情和部队及全国人民支援灾区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情况,反映了军民的鱼水深情和社会各界的博大爱心。
为了拍摄贵州省交通厅对口支援突击队赴四川灾区抢险保通的画面,王长春和邓望庐同志克服高原缺氧、低温阴冷的困难,冒雨在落石不断的高山险道上拍摄大型筑路机械车队翻越夹金山路段的照片;他们还来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强余震发生频率最高、公路坍塌极其严重的广元市青川县,拍摄了因田井坝大桥震垮后,由贵州省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支援灾区,在白龙湖边修建的汽车渡口,反映了贵州交通职工急灾区人民之所急,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坚持在一线采访的敬业精神受到了采访对象及当地群众的称赞。
据悉,此次小分队赴四川灾区的采访活动,得到了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和贵州公路建设集团总公司的大力支持。
目前,小分队采访中拍摄的部分照片已经选送到香港,参加由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和香港商报联合举办的抗震救灾大型展览。
贵州交通系统支援四川灾区公路建设的大型筑路机械车队翻越夹金山。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震垮的青川县沙州镇田井坝大桥。
田井坝大桥垮塌后,贵州省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紧急援助修建白龙湖汽车渡口。
工程车辆行驶在通往青川县沙州白龙湖渡口工地的便道上。
被巨石砸毁的车辆在通往地震灾区的公路两旁随处可见。
设在北川县擂鼓镇安置点内的流动邮局。
绵竹市汉旺镇座标志性的钟楼上,时间被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
废墟中的结婚照--看见青川县木鱼镇废墟中这张结婚照时,让人无法得知这对新人在地震中的遭遇。此时涌入脑海的,只有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两句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我们要建这种震不垮的房屋!”江油市避震帐篷前,三位小朋友正在描绘自己心目中的防震楼房。
作者:邓望庐 图/李黔刚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