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6月10日 小金 晴
别了!羌城
今晨,我们离开茂县返程。
在岷江流向的左畔,在巍巍的九顶山下。茂县是一座美丽的羌城。我也看到了坍塌的城垣。
“山那边,有我的茂县兄弟姐妹!”这是昨天指挥部向茂县羌族博物馆捐赠队旗的时候,队员陈远松在队旗上写的签名,他有着特别的诗人的情怀。
还记得第一天进入茂县的时候,看见山势险要,贵州交通赴川抢险支援队队员姚熙鸣以手抚膺声长叹,突然就想起《蜀道难》。他对太白的诗烂熟于心:“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手抚膺坐长叹。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他认为,从“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一句,充分说明四川在李太白当年就已经发生过大地震。
大家停下活的时候还有点时间来讨论这些话题。我觉得有些道理,因为有了此次亲身经历。
别了!羌城。在疾驰的返程车上,我不时想起很多人,很多事。想起支援队日夜兼程,起早贪黑,冒着余震不断、随时塌方的危险,争分夺秒地战斗在灾区生命线的点点滴滴。
在历经鹧鸪山隧道的时候,隧道管理处杜副处长告诉我,当时他驾车刚出汶川县映秀镇15公里,大地震就发生了。“前后几段路,我是唯一的幸存者!外面狂风大作,小车剧烈地颠簸摇晃。四处飞沙走石,腾起股股黑烟。惊惧中我下车了,站不稳,在公路上连滚带爬,终于靠近一棵行道树,就像找到救命稻草,死死抱住树干,随树一起在大地震中无助地摇摆。地底下传出阵阵异常奇怪的地声‘嗡嗡’不绝于耳,地面四周的巨撞击声就像成都市春节全城放响礼炮鞭炮一样震耳欲聋。不一会工夫,黑烟积聚,天色黑暗,直至伸手不见五指,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今天,幸存者刘翠蓉告诉我遭遇的时候仍然泣不成声:“当时我心想这命肯定没了,我们就要死了……半个多小时后,刹时昏黑的天色才渐渐的亮起来,我们惊恐万分,爬上汶川县城外的大山,余震不断,又下着大暴雨,在雨中发抖。道路中断,通讯中断,食物中断。7天!我们在山上7天,又冷又饿,不成样子……”5月18日,她的手机突然有了信号,悲喜交加地打出的每一个电话,她都嚎啕大哭!
太多的悲怆。但愿这样的灾难不再重来。
“情系灾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退休前能实实在在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感到十分欣慰。”这是贵州省交通厅副巡视员、支援队队长顾从虎最质朴的话。只有三个月他就要光荣退休。赴川前,他把重要资料交给了老伴。5月24日阳关壮行仪式上,58岁的老伴临别踮脚亲吻了顾从虎的脸颊,令他震撼:“好多年都没有的事了!生离死别的感觉,让我充满着感动和怀念。”
我还记得在我们的支援队驻地,有一丛幽香的金银花。副队长粟周瑜就在这花墙边读了她妻子的来信:“小家的爱是小爱,而国家的爱才是真正的大爱。大灾之时,方显大爱。大家共同的心愿就是祈求平安。但愿你们在努力完成使命的同时,千万要注意自身安全,平安才是福……”
6月9日盘点下来,完成清理土石方212010立方米,维修便道0.2公里,通过了交通运输部、四川省交通厅、阿坝州交通局、茂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茂县交通局和茂县公路分局的验收。整个抢通保畅工期比原计划工期提前8天时间!这是成绩,也是考验。阿坝州州委领导还专程向支援队郑重地鞠躬致谢。临别时,在茂县实施抗震救援任务的红军师钢八连战士向我们列队挥泪,军礼送别。
山河泪,黔川情。哪一个不是冒死前来?与灾区人民心手相连,贵州交通赴川抢险支援队每个队员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是那样地刻骨铭心。大灾唤醒大爱,大爱激起大勇,大勇促成大功,大功酿就大德。都是无私的,超越了民族、分工、阶层和国界。
我们的车队沿着原路返黔,仍要翻越巍巍的雅克夏雪山、梦笔山和夹金山。每过一座雪山,支援队队员都向灾区祈祷美好祝愿。
回望羌城、藏寨,仿佛又看到了夏天盛开在高原的,大朵大朵的羌花,像绽开了无数幸福的笑脸。
难忘的送别。9月10日晨,支援队圆满完成任务启程返黔,红军师钢八连战士列队挥泪,军礼送别-萧子静 摄
在鹧鸪山隧道管理处,幸存者刘翠蓉讲述在汶川亲历大地震的遭遇-萧子静 摄
心手相连,山里的羌族同胞自发组织用歌舞表达对贵州交通支援队的谢意-陈维虎 摄
雪山作证。完成抢险保通任务的贵州交通赴川支援队返程途中在雅克夏雪山留影-陈维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