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更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把握高速公路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树立符合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实际的科学发展理念,自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在加强项目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破解难题,强化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夯实基础。”----耿黔生

公路交通面貌一新
“深入分析和科学判断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积极应对挑战,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落到实处,明确任务,创新理念,破解难题,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推进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日前,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耿黔生在该公司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贵州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因交通落后历来被视为畏途。过去,人们常用“地无三里平”形容贵州的道路。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也给该省带来了经济社会相对“欠发达、欠开发”。全省人民迫切盼望交通加快发展,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奋斗与开拓,试图改变贵州交通落后面貌。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贵州开始建设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20多年来,不论是工程管理者还是设计、施工单位的员工,都把能够参与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视为殊荣和提高锻炼自己的极好机会。为了保护环境,建设者们在工程选线过程中,多次实地勘察,严格比选论证,尽量使用荒地、非耕地,尽量少占用基本农田,绕避环境脆弱、环境特别敏感、地质灾害频繁等区域,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对森林资源、水资源、风景名胜以及文物的保护。注重大型工程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如坝陵河特大桥、北盘江特大桥等与贵州特有的山河风光协调较好,工程与景观相得益彰、相互辉映。为按时保质完成设计、施工任务,建设者们基本上没有节假日,日夜奋战在岗位上,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紧密配合下,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铺筑了一条条环保之路、和谐之路、发展之路。
截至2008年年底,贵州已建成高速公路924公里,省会贵阳到各市州政府所在地实现了高等级公路连通,“一横一纵四联线”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网全部建成。贵州高速公路的畅通使沿路形成了经济点、经济带、经济圈,促进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善了投资环境,从而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贵州融入区域经济圈的程度提升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更加顺畅,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竞争力大大提高。此外,东接湖南,西连云南,北上四川、重庆,南下广西的“十”字形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框架,不但让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也使西南内陆各省盼望多年的“通江达海”之梦得以实现。
沉着应对 排难而进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年底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贵州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着“保民生、保电力”的社会环境、严格的土地政策环境和“双控”的财政金融环境,困难前所未有。面对严峻的考验,公司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省交通厅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公司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司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高速公路建设取得较好成绩。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始终沉着应对,排难而进。”耿黔生告诉记者。公司一是加强银企合作。全面加强与各大银行的沟通协调,及时调整贷款计划,将贷款资金按月发放,并尽量在月初提款,以便银行根据其授信规模进行调整和安排,保证公路建设资金,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贷款资金紧张的压力。二是利用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短期贷款,解决了部分建设资金需求。三是向各大银行申请冰雪灾害后恢复应急贷款,获得了一定的贷款资金或授信储备,其中开行提供了5000万元的应急贷款,建行、工行、农行等都分别追加了5亿元短期贷款授信,以备信贷规模紧张时进行调整。四是拓宽融资渠道,筹集低利率的建设债务资金。委托建行两次在全国发行了共10亿元的贵州高速“利得盈”信托产品;与工行合作发行了“信托+理财”产品,累计募集建设资金18亿元。
耿黔生介绍说,今年2月14日省政府已批复《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根据规划,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案为“六横七纵八联”(简称“678”网),总规模约6851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2332公里、地方高速公路4519公里,覆盖了所有县,这将从根本上解决贵州落后的交通状况。
“贵州将用10年左右时间实这一高速公路发展目标,尚需要开工修建高速公路1440公里,需要建设资金1148亿元。目前,贵州高速公路建设实行的是多业主制。过去,全省只有贵州高速公路公司一家业主,现在9个地(州、市)每个都有一个业主,加上省公路局,至少有10个业主。”耿黔生说,“去年年底,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大力度实行多业主制度以来,修建高速公路由一股力量变成多股力量,交通、土地、环保等部门各负其责,共同推动高速公路建设。虽然各地(州、市)筹集资本金的压力不小,但只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筹融资办法,资本金是可以得到逐步解决的,巨大的公路建设投资在改变地方交通落后状况的同时还将极大地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把握发展机遇
在谈及2009年公司的主要目标时,耿黔生告诉记者,公司将紧紧围绕中央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乘势而上,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去,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58亿元,力争完成162亿元。目前,高速公路在建项目近600公里,将开工项目近1000公里。年内实现国道主干线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贵新公路都匀至新寨段改扩建工程和遵赤公路白腊坎至茅台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54公里;力争建成坝陵河特大桥;加快厦蓉高速公路水口至榕江格龙段、榕江格龙至都匀段建设,两项目力争年内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加快汕昆高速公路板坝至江底段、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力争麻尾至驾欧、贵阳至清镇、黎平至洛香、思南至剑河、惠水至贞丰、厦蓉高速公路毕节至生机段动工。此外,还要加快厦蓉高速公路织金至纳雍、杭瑞高速公路毕节至都格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高速公路的路线命名编号实施工作以及崇遵、凯麻、清黄等高速公路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耿黔生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公司要更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把握高速公路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树立符合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实际的科学发展理念,自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在加强项目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破解难题,强化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为适应多业主竞争的形势需要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夯实基础。
“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能否把握住机遇,就看公司竞争和生存的能力如何。公司的生存根本就是我们的管理水平,在未来的竞争结局中出现什么结果,是由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决定的。”耿黔生坦言,提升公司的企业竞争力,要从企业制度、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按照系统优化的原理去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建设规模日益庞大,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施工技术更加先进和复杂,对项目建设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带来了突破原有管理模式弊端的需要。公司要创新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力求质量和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体现管理过程的系统性、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管理功能的有序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对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关综合事务管理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等“软实力”一系列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和再造,把公司建设成品牌优秀、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
“在贵州1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高速公路建设者结合山区公路建设实际,坚持科技攻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自主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科技成果,以百倍的信心努力缩短与相邻省区的差距。” 谈起贵州当前的高速公路建设高潮,耿黔生一脸兴奋并对此充满信心,“随着一条条高速公路不断向前延伸,将大大加快贵州的现代化进程。雄浑壮美、大气磅礴的高速公路承载着贵州人‘富民兴黔’的梦想,也寄托着奔向未来的无限希望。”
来源:《中国交通报》2009年4月20日第四版头条 本报记者 李黔刚 特约通讯员 王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