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通要闻

六盘水交通扶贫全方位

发布日期:2009-11-30 00:00 作者:李黔刚 来源: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字号:    
  
 
  “猴歪大坪子,荞麦过日子,想顿苞谷饭吃,婆娘坐月子,想顿米饭吃,爹妈将饿死”,“有吃有喝是金盆,无吃无喝凹盆底”……这些民歌形象地反映了贵州省六盘水市金盆乡昔日的贫困面貌。
  近年来,在六盘水市交通局局长邹家进的带领下,市交通局扶贫工作队和乡村两委,团结带领广大村民艰苦创业。自从沥青路修通后,该乡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营盘、营发等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有了长足发展,村貌民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面貌日新月异。谈到这些年的巨大变化,很多村民感慨地说:“没有交通部门的帮助和扶持,就没有金盆的今天。”
  “从金盆乡到县城只有65公里,但在大家的心目中,似乎金盆比水城县的龙场和顺场还远。”金盆乡副乡长张辉说,交通落后、运输不便、发展经济困难、信息不灵一度成为金盆乡发展的“瓶颈”。
  邹家进介绍说,接到金盆乡扶贫任务后,市交通局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人员到营发村和营盘村等地深入调研,走访干部群众,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扶贫队员们跋山涉水、走村串寨摸村情、听民声,详细了解了帮扶村的种养殖业结构、经济状态等基本情况,找到了贫穷落后的根源——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通,群众缺乏发展致富的资金和技术等。   
  为从根本上改变帮扶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六盘水市交通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制定了党建扶贫工作计划和“三进六送”活动的实施方案,决定对金盆乡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在交通部门的大力协调帮助下,南开至金盆通乡沥青路于去年建成通车。今年7月,金盆至天生桥通村沥青路建成,打通了金盆乡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今年,六盘水市交通局将金盆至木果运煤公路纳入2010年运煤公路及乡联络线实施计划,设计里程25公里,概算投资2000万元,目前运煤公路工程的前期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按照规划,该乡的煤矿投产后,每年将通过此路输送60万吨煤炭。此外,六盘水市市交通局投入两万元对营发村四组的2.5公里通村公路进行了维修,投入3万元对左呢嘎公路涉及营盘村4个村民组的路段进行了维修,切实解决了沿线百姓出行难的问题。金盆乡种养殖专业户陶奕说:“以前交通不便,养猪、卖猪的成本都很高,现在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运输很方便,我们的干劲儿也大了。”
  “以前我们村的不少人挑水塘里的水吃,交通局不仅帮村里修路,还扶持我们修建水窖,现在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营盘村村支书姚四海表示,以前金盆乡2.4万余名村民能饮用干净水的不足5000人。市政府办、市交通局得知后,为该乡争取了400万元的饮水和灌溉工程资金,修建了蓄水池、公路、桥梁等助农工程, 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基础设施跟上后,金盆乡的经济增长迅速,张辉算了一笔账:“以前金盆乡每年人均收入最多能增收80元,今年预计人均增收300多元。”   
 
来源:《中国交通报》2009年11月30日第五版 吕广阳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