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航船舶在彭水大坝准备进入升船机机房
【核心提示】
长江,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发源于乌蒙山东麓的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因素的约束,乌江构皮滩、思林、沙沱等水电枢纽建造之初并没有同步建设过船设施,造成乌江断航10余年。为了打通乌江到长江的黄金水路,贵州和重庆两地3年前同步启动了相关设施的建设。贵州方面,乌江构皮滩作为控制性工程,建设了翻坝运输系统,即在上下码头加一条连接公路,通过这条公路绕过构皮滩水电站大坝本体,通过坝上和坝下“水—陆—水”的对接来完成货物转运。
11月29日、30日,随着“航电2号”“航电1号”两艘500吨级标船先后分别顺利驶出沙沱升船机下游引航道、思林升船机上游引航道,标志着乌江沙沱、思林水电站升船机500吨标船试航成功,为乌江全线复航奠定基础。
此次试航由贵州省地方海事局统筹安排,贵州乌江轮船有限公司负责船舶驾驶,贵州乌江航道(通航)管理局负责航道保畅。
12月9日,记者有幸随着贵州沿河乌江轮船有限责任公司“航电2号”从沿河东风码头出发,前往重庆市涪陵的贵州码头,记录了断航13年乌江航道再次通航的历史瞬间。
船过闸道 简行摄影
首航过闸
12月9日,初冬的清晨,整个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还沉浸在朦朦睡意之中,而停靠在沿河东风码头“航电2号”上的船员们却早已忙碌起来,为启航做着准备。
“这一次的试航非常重要,我们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应对,启航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一定要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7点30分,“航电2号”船长黎勇将船员召集到船头召开了启航前的船员会议,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此次乌江复航试航活动将为以后乌江水域全面实现通航提供相关数据依据。”临行前,贵州沿河乌江轮船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军一再叮嘱船员,认真作好航行日志的记录。
汽笛长鸣,响彻整个县城。按照事先的布置安排,8点整,“航电2号”正式启航沿江而下开往重庆涪陵。
“离乌江断航已经时十三年,能参加这次复航试航活动我真的很激动,以前乌江航道还没阻断的时候,我们这里的煤炭、烤烟都从水路送到涪陵再中转,真希望乌江能早日通航。”“航电2号”舵手田永玉说。
当船舶驶到肖家湾时,船长一声令下,“航电2号”加足马力全速前进。
一个小时后,“航电2号”进入了乌江“百里画廊”风景区,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江面上飘着一层薄雾。“航电2号”激起的大浪拍打在两岸,掀起阵陈浪花。
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不时有渔民正划着渔船在江面上捕鱼。船长按下汽笛,示意前方捕鱼的小船注意安全,声音回绕在崇山峻岭之间,野生的鸟类被这“大家伙”的轰鸣声惊起飞离水面,留下一道道起飞时激起的水花。在机舱内,“航电2号”的轮机长田世荣盯着机械仪表盘认真地记录着机械运转情况。
“以前的船,我们全靠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变化来判断是否正常,现在直接将数据显示在仪表盘上,更加醒目直观。”田世荣说,变化不仅仅是船只技术,乌江航道的变化也很明显,如今的水位相当于在以前在半山腰行驶,随着航道等级的提升,行船就少了湾多滩险的刺激。
沿江而下,“航电2号”经过了沿河思渠镇、新毛渡码头、清溪码头、龚滩、洪渡镇、石盆、马峰渡口等地,其中龚滩属于乌江航道管理贵州与重庆的分界点,龚滩上游属贵州管理,下游属重庆管理。
14点22分,“航电2号”抵达重庆彭水电站乌江万足基地停靠接受检查。“我们主要检查船员应持有的相关证件是否齐全,还有船舶的高度、长度、宽度和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因为彭水电站的升船机尺度是固定的,不符合规格的船舶一律不得通过。”重庆万足基地工作人员况勇说,船舶接受完检查后将在万足基地等待过闸的通知。
经过一系列检查与测量,“航电2号”长54.98米,宽10.5米,高8米,符合通航尺寸。15点整,“航电2号”得到通知,准许进入彭水电站第一级船闸的引航道。
15点08分,“航电2号”开始进入船闸,船长与舵手眼睛紧盯着前方,分别操控着动力杆和船舵,紧密配合,使船头缓缓的进入船闸内,就如同汽车倒车入库一样。
15点15分,“航电2号”完全进入船闸并停靠在指定位置,甲板上船员将缆绳系在船闸内的铁柱上固定船身,同时闸门进口开始关闭。记者看到停稳后的船身离船闸两壁的距离相加起来不足1米宽。“开船和开车不同,船的运动惯性大,运动轨迹不容易操控,要想平稳的进入船闸对船员们的技术要求很高。”船长黎勇说。
15点20分,第一级船闸开始泄水,捆绑缆绳的铁柱随着水位开始下沉,站在船上有明显的下沉感。
15点30分,泄水完毕,通往下一级船闸的闸门打开,船员收回缆绳,“航电2号”经过中间渠道驶往下一级船闸。通过侧壁上的刻度观测,下降距离在14米左右。
15点45分,“航电2号”开始进入第二级船闸,与第一级船闸不同,彭水电站第二级船闸并不是通过注水或放水实现船舶的上升、下降,而是将船置于一个装有水的钢制承船厢内,通过控制承船厢实现船舶的上升或下降,运送船舶过坝,如同船在坐“电梯”。
15点50分,“航电2号”完全进入承船厢,并调节厢内水位与下游平行,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在两侧装有80根钢丝绳的承船厢开始缓慢下降,船上的人员纷纷掏出手机、照相机记录下这壮观的时刻。
“这个升船机最快提升速度能达到每分钟12米。”彭水水电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6点22分,承船厢安全完成下降,到达底部,电站工作人员再一次对承船厢内的水位进行调节,使之与闸外水位达到平行。“一定要尽可能的达到平行,如果水位差太大打开闸门,船舶就有可能快速冲出承船厢或倒退发生意外。”黎勇指着承船厢向船上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析讲解:“船过承船厢,看似简单,却来不得办点马虎,否则结果不堪后想。”
16点45分,水位调节完毕,闸门缓缓打开。
16点55分,“航电2号”完全驶出承船厢,进入彭水电站下游航道,安全过闸。
从开始进入第一级船闸开始到进入电站下游航道,此次过闸共用时一小时四十七分。“这次过闸时间上有点长,因为在对承船厢水位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机械出现了一些小故障,影响了进度。”电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彭水水电站升船机过闸时间设计是40分钟,但是正常的是在一个小时左右。
经过一天的航行,天色渐渐变暗。17点45分,航电二号靠岸重庆市彭水县城,船员上岸采购生活用品。“晚上在河道内开船会很危险,我们今晚将停靠在彭水县城,明天一早再出发。”黎勇说,明天要经过一处还属于自然航道的浅滩,这将是一场恶仗,此次试航的成败就看这个地方能不能过,希望明天一切顺利。
“航电2号”在银盘库区航道劈波斩浪 简行 摄影
惊险过滩
12月10日,“航电2号”从贵州沿河出发的第二天。
早上8点,薄雾迷离的彭水县城,不少市民已经起床锻炼、赶早市。
穿城而过的彭水江边码头,身着橘黄救生衣的船员们正在为新一天的航行而忙碌着,按照行程计划,当天天黑之前必须赶到重庆市涪陵江上的贵州码头。
“滴”,随着船长按下启航的汽笛键,震耳的汽笛声吸引了过往的市民,岸边不少人停下脚步观望,看着“航电2号”悄然消失在晨雾之中。
8点50分,“航电2号”到达重庆市高谷镇。“小心,前面江面被渔民撒满了渔网。”黎勇一边跟舵手交流,一边放慢了速度。从驾驶室内望去,前方水面上漂浮着挂着渔网的泡沫,两边渔网之间仅留下一条十分狭窄的航道。
“太长时间没有大船经过了,所以渔民们才会安放这么多渔网。”黎勇说,在河内设置大型的鱼网,离行船的距离非常近,很危险,并表示将要尽快向领导汇报这一情况。
10点15分,“航电2号”抵达银盘水电站的停泊区,银盘通航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登船检查。银盘水电站的过闸方式与彭水水电站第一级过闸方式相同,都是通过注水或泄水实现升降。
10点50分航电二号准备入闸,11点30分,“航电2号”便完成了过闸,整个过程40分钟,下降距离32.4米。
过完闸不久便来到了船长所说的自然航道段,这段航道位于银盘水电站下游12公里处至重庆市武隆县城,主要有连续危险浅滩,其间有川石、冲天槽、葫芦溪、打碗石、磨盘浩,滩浅、水急、弯大几大不利通航的因素叠加在一起,难度可想而知。
11点42分,“航电2号”进入浅滩,站在船上河底清晰可见,感觉马上就能触底。驾驶室的空气变得凝重起来,整个驾驶室除了舵手与船长的交流声以外没有了其他声音。为使船在水最深的航道上行驶,船头不停的左右摆动,调整船舵的位置。
“轰轰轰”几声碰撞声从船尾传来,“不好,船底中部撞到了河底!”船长赶紧指挥舵手打舵,避免船舵碰撞到河底,船员迅速进入船舱检查碰撞情况,所有人都皱着眉头,捏紧了拳头,希望平安无事,好在有惊无险。
12点10分,“航电2号”顺利通过这几处浅滩。
“这几处浅滩在断航以前就被过往的船员所谈及,除水流快、浅、弯大以外,还被人们称为‘活滩’。”休息时田永玉点了一支烟说,与固定航道不一样,所谓活滩,就是河底情况不稳定,每一次发大水后河底的情况就会变更,没有主航道可言,船员只能通过水面变化、浪花来判断哪一处更适合航行。
惊险过后,人们长舒一口气。看着过往的船舶越来越大,长江就在眼前。16点整,“航电2号”停靠涪陵贵州码头,完成空载下行任务。
“航电2号”在银盘库区航道劈波斩浪 简行 摄影
航情研判
12月11日,在重庆涪陵港航局会议室,来自贵州和重庆通航管理部门的领导听取船员汇报情况。
“冲天槽这个地方,如果银盘电站能及时放水,根据我的判断,装个300吨回去应该没有问题。”船长黎勇结合空船下来的航道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他希望就荷载船舶回程时有关部门应急预案是在想得更加周全完善些。
“此次航行的水位线、里程数要统一堪化标准,避免双方数据不一致。”贵州沿河乌江轮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正奎还就航道两边危及行船安全的建筑垃圾提出进一步整治要求。
此次乌江试航是黔渝两省市交流合作的里程碑,今后要更加的紧密的合作交流。重庆涪陵乌江航道管理处熊良勇处长表示试航就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航电2号’试航的成功离不开黔渝两省多年来的协同合作,是双方共同取得的成果。这次空载下行的成功是一次阶段性的胜利,接下来要通过这次试航找准、发现问题并作出优化方案。”贵州省通航管理局副局长黄强说,“航电2号”的试航将翻开贵州航运发展的新篇章,一条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即将把贵阳、遵义、黔南的资源优势嫁接到长江黄金水运通道上,这条运量大、能耗低、占地少、绿色环保、与自然和谐的“黄金通道”,将极大地优化贵州交通运输体系结构,成为拉动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运输大动脉。
贵州省乌江航道管理局副局长王启乔希望各方再接再厉、同心同行,对重载上行的方案要进一步的细化,把预案工作提前做到位,为以后的复航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依据。
12月13日,“航电2号”在涪陵区、白涛镇分别装载171吨磷肥与123吨尿素,准备荷载返回贵州沿河。
12月9日7:30,沿河东风码头,试航船舶“航电2号”航前会议
重载征程
12月14日,在“航电2号”的行驶过程中,船长发现船舵的发动机转速一直上不去,出现动力不足现象。无奈,只好停船在武隆县城进行维修。
这一天也算是船员们最轻松的一天,船上的厨师早早的上岸采购食物,“今天晚上咱们吃炖猪脚。”厨师的一句话船员们高兴半天。
傍晚时分,厨房里飘出来炖肉的香味。炖猪脚、青椒肉丝、麻婆豆腐、炒青菜,厨师将炒好的菜放到铺了纸板的地板上,船员们围蹲成一圈,有说有笑的吃了起来,而修理工师傅则简单的刨了几口饭便投入到机舱的抢险中。
12月15日,经过整修,“航电2号”恢复了动力。15点15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调试,“航电2号”来到磨盘浩浅滩的下游,见水位有所上涨,便决定进行一次尝试。
加足马力,“航电2号”开始进入浅滩区,刚驶入二十米左右,由于水位太浅,船舵大部分露出水面无法形成推力,经过短暂的思索,船长决定退回安全地段、待命处理。
“在浅滩区倒退开船是相当的危险,为了保障安全,我们只是将船稍微回退一点距离,便抛锚固定船舶,不选择退回靠岸以防止触滩。”黎勇说,尝试失败后只能等待岸上人员与水电站协调,让水电站增加放水量提高水位,才能成功过滩。
12月16日,早上8点整,经过贵州省乌江航道(通航)管理局与涪陵区港航管理局、武隆县港航管理局、重庆乌江航道管理局等单位协调、调度,银盘水电站开始增加下泄流量,水位不断上涨。
10点整,通过两小时的放水,水位已经明显上涨,经过对水位的观察,“航电2号”准备再次尝试过滩。
10点30分,“航电2号”成功过滩,一鼓作气开往银盘电站。“当时我站在船尾观察情况,在冲天槽处船舵已经能将河底的小沙石搅动起来,可见当时的水位是十分危险的。”“航电2号”轮机长田世荣说。
11点10分,“航电2号”抵达银盘水电站下游,开始进入承船厢。“过了银盘水电站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后面的航道完全满足航行条件,没有制航点。”黎勇说,过闸坝的方式与之前的一样,只不过下行时是下降,上行时是上升。一直到17点30分,“航电2号”成功跨过彭水水电站,通过了此次试航段所有的闸坝,标志着此次试航圆满成功,当日“航电2号”航行至龚滩停靠休息,等待第二天再次启航。
12月17日,经过一天的修整,随着“航电2号”将荷载的294吨化肥分别在沿河思渠和沙陀卸载完毕,标志着乌江因修建电站断航十三年后首次复航成功。
“航电2号” 在承船厢里等待提升。 罗文福摄影
编后语
从2003年至今,乌江航道已经断航13年。断航后,贵州乌江沿岸地区和重庆涪陵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往来也随之逐步从辉煌走向衰落。
乌江是贵阳、遵义、毕节、黔南等地区北入长江口涪陵的必经河段。随着贵州航电2号在从重庆涪陵荷载成功返航,贵州“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届时,乌江沿岸60%以上的农副产品和40%民用煤碳将通过水路运输;从运输成本概算来看,水路运输比陆路运输节约19.5亿元/年,比铁路运输节约6.5亿元/年;从货物周转量来看,相当于2至3条高速公路的货物周转量。
“十二五”期间,贵州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开工建设水运项目11个,重点实施了3条水运通道、6个库区航运、80个城乡便民码头及1480道乡镇渡口。截止2016年10月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7亿元,是“十二五”计划投资总和63.3亿元的1.1倍。水运建设三年会战以来,实施项目35个,截止2016年10月底,完工项目8个,在建项目18个,建成项目数量相当于“十五”期的8倍、“十一五”期的2.67倍。
坚持走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充分发挥内河航运“运量大、成本低、耗能小”的优势,把乌江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和水上交通运输大动脉,成了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正改变着贵州水上交通的未来。
“航电2号”在银盘电站过闸
罗文福、鲁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