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通要闻

“交通天亮”贵州腾飞

发布日期:2017-05-02 14:56 作者:liuyelin11 来源: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字号:    

贵州高原上,建起了“高速平原”,山地省变成了公园省。2016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327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突破800公里。2016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433公里,五年增加3411公里。百姓富、生态美,这是经济腾飞的高速路,更是同步小康、中华复兴的新长征之路。
  经济社会落后在于交通,发展也得益于交通。毫无疑问,历史上闭塞落后的贵州,“交通天亮”之时,就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腾飞之时。
  在日前举行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交通剧变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高速铁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贵州率先在西部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贵州高原上建起了“高速平原”。高铁、桥梁、公路、水路建设……贵州交通“天亮”之后的立体式发展,在巍巍黔岭构建起了一幅绝美的时代画卷。
  贵州经济增速已连续25个季度位居全国前3位!过去由于交通建设的滞后,严重掣肘了地方的发展。不仅本地优势资源无法开发利用,外面的产业和项目也无法引进来。贵州交通大动脉建设的持续发力,有力地支撑起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升级发展。
  当前,贵州的脱贫攻坚步伐不断加快。打开贵州“山门”,让“黔货出山”通达四海,让五湖宾客到贵州投资兴业,贵州定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贵州“高铁时代”后发先至

时间定格在2014年12月26日早上8:00,随着首趟贵广高铁D211次列车从贵阳北站驶出,标志着贵州省首条跨省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贵州跨入“高铁时代”。
  尽管与我国最早京津城际高铁2008年通车运营相比,贵州高铁迟来了整整6年,此后我省高铁发展却体现出惊人的“贵州速度”,迅速迈入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6月18日,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开通。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通车,标志着沪昆高铁全线贯通。黔渝快铁将于今年内开通运行。2020年前,成贵高铁、贵南高铁也将陆续开通运行,届时将形成贵州至全国2—7小时高铁交通圈和经济圈,大大缩短西南地区与华南、华东、中南的时空距离,实现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西江经济带、中孟缅印经济走廊“互联互通”,西南交通枢纽地位正式形成。此外,随着各市州的城际快速铁路和贵阳轨道交通等开通运行,我省将建成南北贯通、东西衔接、四通八达、互联互通的现代铁路网和快进快出的铁路运输格局,形成交通区位新优势。

昔日地无三里平 而今桥梁博物馆

众所周知,贵州省位于中国第二阶梯,地势起伏较大,素有“地无三里平”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这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相比蜀道之难,黔道之难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贵州省面临着经济发展滞后、物质生活水平低下、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落后现实,唯有努力改善生存环境和发展经济方为上上策。
  贵州省以此为契机,直面艰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断攻坚克难,在地表崎岖、山岭纵横的贵州高原创造了“高速平原”和“桥梁博物馆”的神话,做到了中心聚集、多级辐射、互联互通、覆盖广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最终实现了旧貌换新颜,也充分证明了“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道理。
  随着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突破,贵州省攻下贫困堡垒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日可待。

“毛细血管”通而畅 穷乡僻壤大变样 

要想富,先修路。贵州大建交通拔穷根,建起了“高速平原”,更全力通畅“毛细血管”。对于贫困村而言,乡、村、组公路是否通畅,种养的产品能否快捷低成本运输出去,能否通摩托、自行车,至关重要。路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既要打通“主动脉”,加大铁路、高速、航线建设,也要重视县道、乡道、村道建设,畅通“毛细血管”。贵州持续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在建设中,引导、鼓励贫困户转变等靠要观念,主动适应融入建设需求,主动融入产业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提供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扶贫指导参与竞争,让“高速平原”成为了贵州人民的“致富线”。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5月1日3版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