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安顺市交通运输继续保持公路、水运建设高投资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公路、水运、场站建设计划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实际完成139亿元,占年度计划103%,同比增长26.4%,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交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7年,市内在建高速公路项目4个139.5公里,其中,花安、安紫高速分别于5月28日、12月31日建成通车,建成里程102公里;国省干线改造工程项目10个357.48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2.46亿元;黄铺物流大道、关花大道、贵安大道(开发区至黄果树)、宁黄一级旅游公路有序推进,建设总里程134.03公里,完成投资32.58亿元;开工建设县乡道等改造18个项目219.8公里,完成投资4亿元,“十件实事”县乡道改造基本完成;完成400公里“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三年大决战行动,2017年开工建设1823公里,建成1188.96公里,完成投资9.6亿元;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94个项目345.6公里,完成投资3.79亿元,全部建成竣工;农村公路大中修,实施县乡道大中修项目4个25.6公里,完成投资1923万元;实施县乡道安防工程处治隐患375.4公里;完成水运项目投资5031万元,格凸河库区、董箐库区、光照库区航运工程基本完工;建成便民码头8座;客运东站建成投入使用,客运西站工程进度达98%,客运北站主体工程完工,开工建设25个乡镇客运站,已建成16个,在建9个。
交通运输促进民生改善成效明显。深入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把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为主攻方向,突出以2017年为重要时间节点,努力解决交通“最后一公里”,提高交通扶贫攻坚成效;扎实推进《2016-2017年交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计划落地,两年完成公路、水运、站场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99.2亿元,两年交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顺利完成。落实组组通计划优先安排西秀、平坝脱贫出列、2个极贫乡(镇)、178个深度贫困村,助推脱贫攻坚。
新年新路新气象
——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坝寨村见闻
本报记者 吴兵
“快来,进屋坐。”新春佳节将至,走进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坝寨村蛇场组,一条长2.36公里的通组路由村中心蜿蜒而至,平坦的道路两旁是整洁的三层小洋房。村民王保进一大家子正在门前的院子里准备晚宴,看到记者一行经过,热情地招呼起来:“春节快到了,家里亲戚都回来了,今天晚上准备聚一聚,按照我们农村的规矩,进门都是客,午饭必须在我家吃。”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今年路也通到了家门口,这个新年过得安逸。”刚进屋,围着温暖的铁炉坐下,女主人杨昌兰便热络地跟记者聊起来,她乐呵呵地说道:“年前我们一直在浙江打工,11月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村里修通组路,看着门前的烂泥路变得平坦整洁,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2016年我们修房子的时候路还没有修好,运输建材只能靠人背马驮,特别费劲。”未建成通组路之前,蛇场组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毛路通往村中心,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修建通组路成了当地村民最迫切的愿望,王保进激动地说:“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心里非常感激也非常支持,当时修路要占我家一亩地,村里和我协商时我无条件支持。”
有了村民的支持,通组路修建起来十分顺利,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便建成通路。“新路平坦又好走,小车开到家门口。”蛇场组组长罗金国接过话头,他满脸笑意地说:“现在组里很多返乡过年的村民,看到家门口的新路赞不绝口。
“在外打工时,就听家里人说村里修路了,今年回来看到以后非常激动,家乡真的是越来越好,再忙几年我打算回乡发展,不想在外面漂了。”王保进的弟弟王祖顺刚从广东返乡,家乡的变化让他萌生了留在家乡发展的念头。“我们最近也商量,他还想在外闯一闯,我是决定过完年就不出去。”家里老小需要照顾,留在家乡发展成为了王保进的选择,对于未来他早有谋划:“现在路通了,好多人家准备开始修新房,我在外地积累了多年的装修经验,正好可以施展拳脚。”
宽敞暖和的屋子里,大伙热火朝天地谈天说地,家乡越变越好、越变越美让每位村民乐在脸上、喜在心头。有的村民说,现在路通了,买车的村民、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应该在村子里修一个停车场;有的村民说基础设施变好了,应该让村民多一些娱乐活动,村子里应该修一个文化广场,让大伙茶余饭后可以聚一聚……大伙你一言我一语,满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全村19个自然村寨已全部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已全部通公路,通电,通电视、电话。”驻坝寨村第一书记解杨告诉记者,目前坝寨村人均收入4356元,依托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下一步将启动修建水上游乐园项目,围绕水上游乐园项目为龙头、以农户志愿流转土地或合股联营形式开发水上乐园、山地自行车健身训练场、自助烧烤、农家乐等旅游设施配套项目的实施,增加经济收入,增强发展后劲。
板尧村:一路通 百业兴
本报记者 杨小友
新春,走进镇宁自治县革利乡板尧村,一条通组公路沿着山腰蜿蜒向前,直达山里的村寨。
“以前没有这条路,到本寨镇走亲戚要绕一大圈,花一个多小时,现在好啦,只需要半个小时。”开着小轿车,村民张兴龙疾驰在新修的道路上高兴地告诉记者。他老家在本寨镇,成家后就来到革利乡板尧村,每逢节日都要回去走亲戚,但每次都要绕道30多公里才能到达,路通后,缩短了距离,节约了时间。对张兴龙来说,道路建设的实惠更在于运输材料方便了,他一直干房屋装修行当,时常在村里帮村民修建房子,道路远,成本高,现在他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方便运输。
张兴龙所行驶的道路总长3公里,直接从板尧村青杠林组到镇宁自治县本寨镇另一个村寨,从2017年9月初动工,仅几个月就全部竣工,让两个乡镇的群众来往更加方便和密切。不止这条公路,在青杠林组,一条直达革利乡所在地的公路也建成了。
“以前这条只能人和马走,要拉东西到乡镇上赶集,得倒回去走主路,绕了一大个圈。”该村村支书吴国昌说。板尧村327户1679人,尽管该村大理石格外出名,成为晨春石材、天韵石尚等石材企业的矿山基地,但由于交通问题,村里的群众未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
随着公路建成,该村的产业正悄然发展,在通往本寨镇的公路两旁,刺梨苗已经种植完毕,刺梨丰产后将直接销售给贵州天刺梨有限公司;村寨里,发展食用菌的大棚着手搭建;村级公司组建了施工队,购买铲车、运输车等,春节后将承接工程。
板尧村只是镇宁自治县打好“组组通”攻坚战的缩影。2017年以来,镇宁自治县采取超常规举措加速推进,精确谋划,抢工期,抓质量,创新管理模式,施工、监理、业主齐头并进,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搭建群众致富增收桥梁。截至目前,该县2017年计划的46个项目109.641公里已全面完成。
斗蓬村:产业兴 农家乐
本报记者 向淳
临近春节,普定县黄桶街道斗蓬村石包组的村民谢红珍和曹仁发两口子可忙坏了,新房装修现在是一家人的头等大事。自从通组路去年11月通车,他家就开始修新房。
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曹仁发的妻子谢红珍有着自己的打算。谢红珍家在路边,交通便利,多年前她利用家里一楼的两个门面开起了小卖部,现在小卖部生意越来越红火,接下来等新房子修好,准备开个农家乐。
“你们看到现在生意好,以前这条路是烂泥巴路,晴天路边都是尘土、雨天路上都是泥坑,一开门就望到这样的路,心情也不好受。”谢红珍一边算账,一边回忆,家里小卖部以前打电话请人送货来,对方一听地址,都要喊加钱才肯送来,因为坑坑洼洼的路太难走。“运货成本增加不少,路又烂,生意一直不好做。”
不单是货物进来麻烦,人进来也不容易。谢红珍说,以前从普定县城打车到斗蓬村石包组,低于30元司机不愿来,现在打车12元就够了。
当年两口子主动告别打工生活返乡创业,如今,通组路修建完成,不仅出行方便,致富路子也多了,谢红珍开农家乐的想法越来越坚定。
谢红珍告诉记者,石包组的位置非常好,从她家往里走100米左右有个岔路口,一条路通往观城山组,另一条路走5分钟就是火车站。“好多人看中我家新房位置好,想租走,我没答应,我要留着自己开农家乐。”谢红珍笑着说。
“群众出行方便了,村里的干部也是打算借着通组路好好发展产业。”给记者带路的斗蓬村村支书吴青龙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吴青龙介绍,从石包组至观城山组的通组路全长4.65公里。石包组区位优势好,靠近火车站,观城山组农业基础好,“2018年,我们打算扩大蔬菜基地,同时种植一些精品水果,发展观光旅游。”吴青龙说。
来源:贵州日报 2018年2月22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