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通要闻

从更高处起飞 —贵州桥旅体融合迈入3.0时代

发布日期:2025-10-16 08:45 作者:彭芳蓉 来源: 贵州日报 字号:    


9月29日,2025高桥跳伞国际邀请赛最后一站在刚通车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举行。来自21个国家的31名运动员从桥面跃下,在云海间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之旅,实现了他们此行的“终极梦想”。

不仅是运动员争相打卡,游客也纷至沓来。从峡谷间的花江村,到半山腰的云渡服务区,再到桥体内部,无数人举着手机直播,全方位展示这座世界级工程奇迹带来的震撼。不少博主更率先体验蹦极、高空秋千等项目,用亲历视角传递大桥的独特魅力。

回望贵州“桥梁+旅游+体育”的探索历程,从坝陵河大桥开启桥体观光先河,到平塘特大桥打造交通驿站旅游区,再到如今花江峡谷大桥实现“远观”与“近玩”深度融合,贵州桥旅体融合已稳步迈入3.0时代。

单一景观到复合场景的迭代

9月25日,英国运动员山姆·哈迪在等待跳伞风向稳定时,被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内一堆木材吸引。不用一钉一铆,亲手拼搭出一座稳固的木桥模型,博物馆里的这项趣味体验让山姆·哈迪感叹:“这让我对中国桥梁建造史有了全新认识。”

作为贵州桥旅体融合1.0时代的代表,2009年通车的坝陵河大桥是世界首座山区跨峡谷千米级跨径桥梁。桥下配套的桥梁博物馆,通过建筑模型、图文视频和数字化互动体验等方式,呈现世界各地桥梁建设的智慧。同时,它是国内少数可进入桥体内部旅游观光的超级大桥。370米的高度也为蹦极和低空跳伞提供了优势条件,成为贵州最早开展低空运动赛事的大桥。

黔南州平塘特大桥开启了桥旅体融合2.0时代。与平塘特大桥相距不远的“天空之桥”服务区创新融合“桥梁+服务区+景区”,不仅设有桥梁科普馆,还配套房车营地和悬崖酒店。“天空之桥”服务区也成为贵州首个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直到9月28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贵州桥旅体融合正式迈入3.0时代。

据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大桥在设计阶段就前瞻性地植入了旅游与体育功能:桥上设有蹦极、高空秋千、低空跳伞起跳点,锚碇区规划攀岩设施。服务区的美食、购物、酒店等配套一应俱全,连峡谷间的花江村也将有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参与运营,用桥上到桥下的复合场景打造出更丰富的业态。

“桥梁+”与“体育+”的化学反应

对极限运动爱好者而言,高桥是最令人向往的起飞地之一。

“以高桥作为起跳点,开伞时间充足,空中操作空间大,比悬崖跳伞更安全。”常年生活在澳大利亚、在多个国家进行过低空跳伞运动的盖云杰是贵州高桥跳伞系列赛事中的首位中国运动员。在他看来,贵州是他去过的中国省份中,最适合开展低空跳伞的地方。

世界最高100座大桥中,近半位于贵州。2013年,坝陵河大桥首次举办低空跳伞赛事。2023年,省体育局主办国际高桥极限运动邀请赛正式拉开序幕,除坝陵河大桥外,还将北盘江大桥也纳入赛事举办地。如今,花江峡谷大桥以625米的新高度刷新纪录,也刷新了高桥跳伞系列赛事的起跳高度,“桥梁+”与“体育+”在云端实现深度融合。

深耕低空运动多年的樊小卉,现任贵州天羲轩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省低空运动协会常务副会长。她见证了贵州低空运动从尝试到系统发展的全过程。“从坝陵河大桥上的首届低空跳伞赛事,到贵州各地的低空运动基地陆续建成,贵州已展现出独有的资源优势。”她说。

“我们还会在花江峡谷大桥上做更多文章。”樊小卉透露,未来还将有更多低空运动在这座桥上上演。

融合发展催生新动能

2025年年初,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景区,推动文旅、农旅、体旅、桥旅等融合发展。”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户外运动项目,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政策加持下,贵州桥旅体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早在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前一周,由省体育局主办的首届世界第一高桥铁人三项国际挑战赛就已将这座大桥作为主要竞赛场景,并辐射周边区域,吸引中外铁人三项精英选手“跟着赛事来贵州”。

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发展中心副主任甘小川在赛事的筹备和举办中深切感受到“融合”的力量。

“世界级建筑地标和世界级山地户外运动资源相叠加,成就了贵州桥旅体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甘小川说,近年来贵州成功举办多项国内、国际赛事,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铁人三项比赛和高桥跳伞赛事的接连落地,进一步打通了各级政府和部门间的配合,“我们的办赛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而这些国际赛事也将创造全新的体育消费生态。”

桥下游泳、山间骑行、桥上奔跑、桥底飞行……花江峡谷大桥不仅连接两山,更打通了区域发展的多维通道。它既是交通工程,更是带动旅游、体育、乡村全面振兴的综合引擎。花江村村民林国权是首批在桥下开办民宿的当地人。他说:“年轻人有想法,现在游客多了,旅拍、租车、导览都成了新生意。”依托大桥带来的系列文旅活动、体育赛事和流量,村民正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