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贵州省公路运输工会冯德秋(右)、驻村干部杨立斌(左)在黔西县锦星镇白泥十组水井湾与贫困户、空巢老人62岁的刘永志进行座谈。
1月22日,贵州省公路运输工会冯德秋率慰问组一行4人,深入到黔西县锦星镇白泥村看望慰问贫困户、留守和空巢老人。
当天的黔西细雨绵绵,气候寒冷。下午14时30分,慰问组一行首先来到白泥村一组贫困户陈勇家。冯德秋握着陈勇80多岁老母亲的手说,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受省公路运输工会副主席万鸣委托,慰问组一行代表贵州省公路运输工会到白泥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通过走访慰问,进一步了解农村现状,更多地关心困难群众,从而密切干群关系。此时还把200元的现金和一袋大米一壶油一一递给了老人家后,和老人家围座在铁炉子边拉起了家常,向老人家嘘寒问暖,询问她们家的生活等情况,并嘱咐老人家注意保重身体,新春即将来临,希望她们家过一个吉祥的新春佳节;离开陈通家,慰问组一行又来到白泥村六组偏坡寨的贫困党员、退伍军人曾凡井家。因为事先没有通知,曾凡井并不在家,只有老伴和女儿女婿在屋子的左侧挖地基,此时他们停下了手中活,邀请慰问组一行进屋里座。曾凡井家是一间约20多平方米摇摇欲坠的土房子,屋里摆了一张床,一个铁炉子,杂物堆放零乱无章,也无一件象样的家具,就连台电视机也没有。冯德秋对曾凡井的老伴说明了来意之后,也递上慰问物品和现金,并拉起了家常。在这穷困潦倒的家庭,面对这样的空巢老人,冯德秋此时陷入了深思,不时拿起手机,对准着屋里在拍照;此时村干部丁运已把另外一户贫困户同住偏坡寨的陈国友的爱人李大珍来到了。李大珍家因土地少,丈夫长年生病卧床,一对儿女分别上初中和小学,就她一个人的劳力,生活极为困难。当满脸皱纹的李大珍接过慰问物品后激动得眼泪直淌,深情地说:“真想不到我们家如此的贫困,上级领导却没有忘记我们,这么冷的天还大老远地从贵阳亲自到白泥村来走村访户看望慰问我们,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谢谢你们,谢谢上级领导的关心”!
之后来到白泥十组水井湾的贫困户、空巢老人62岁的刘永志家。刘永志曾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与前妻育有两个子女,20年前就和前妻离婚,儿子随前妻另嫁门户,时至今日儿子从来对他不闻不问,女儿远嫁他乡;后来他又与当地一位智障残疾女人结婚,可就在前几年妻子又离家出走,至今不知所踪,现在他一个人独居。冯德秋来到他家后,查看了他的住房,围着用泥土镶作挡墙的房子走了一圈,在房子背后的外墙壁上发现有好几处向外凸起,两个指头大小的裂隙随处可见,拿手轻轻一碰泥土就会自然掉落,他便拿起手机对着墙壁进行拍照。之后来到屋里,把慰问物资递了过去,当刘永志接了装有200元慰问金的红色信封的那一刹那间,这位62岁、老实憨厚的老人不顾慰问组一行、村干部和来看热闹的村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抽泣了起来,左手接着慰问金,右手不时抹着汪汪的眼泪连连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省交通运输厅,我总是享着党的恩惠,从来没有享着儿子的一天福啊!太谢谢你们了。
下午4时,慰问组一行来到村委会时,白泥村六组马朝田的贫困户丁福学也来到了村委会,冯德秋将慰问物资递到了他的手中。至此,贵州省公路运输工会在白泥村共慰问5户贫困户、留守或空巢老人,慰问金共1000元和500余元的物资。
据了解,黔西县锦镇白泥村是去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帮、联、驻”活动在黔西县6个乡镇8个行政村的联系点之一。而派驻该村的驻村干部、白泥村党支部副书记杨立斌就是贵州省公路运输工会派出。上午,冯德秋一行先在黔西县驻村工作站看望慰问了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黔西驻村工作组的黔西“八兄弟”。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工会要求,不允许惊动基层,不准搞迎来送往。在白泥村走访慰问中,只有分管白泥村六组、十组的村干部、村副主任周永禄、村主任助理丁运陪同慰问。

慰问组在白泥村委会与锦星镇领导和村干部进行座谈。
胡颂平、祝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