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1日,遵义日报以“驻村干部身心驻农家”为题,报道我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驻董公寺镇金星村驻村干部曹义的工作。(曹义系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遵义中心桥隧所员工)全文如下:
本报记者李京湄 吕欣王鸿
“陈书记和曹书记来到我们村后,帮了我们很多忙啊,绿化了村庄、平息了纠纷、教我们怎么把杨梅种大种甜……”汇川区董公寺镇金星村村主任周忠掰着手指头,一件一件地数着驻村干部陈昆、曹义办的实事好事。他说:“这样的驻村干部我们喜欢,真心希望他们能常驻不走。”
陈昆是汇川区计生局选派到金星村的驻村干部,而曹义是省交通厅选派来的,他们挂任职务是村党总支副书记,今年3月就任,任期一年。在村主任和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一间简陋的办公室见到了陈昆和曹义:年轻、朴素,有朝气。
谈起金星村,刚刚到任两个月的陈昆和曹义对村情民意如数家珍:“我们这个村不算大,下辖16个村民组,755户、总人口2872人,流动人口约500人,党员63名,近万亩杨梅基地和2000余亩黄花梨基地已经挂果产销……”仿佛在他们的脑海里已绘制了一张详尽的金星村“村情图”。驻村工作组组长陈昆说,他们刚驻进村就开始走村串户,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跑遍了所有村民组,拜访了几乎全部农户家,屋里院外与农户促膝谈心,田间地头顶着烈日帮农户干活,与村民打成一片。现在,他们两个成了村里的“百事通”,金星村的情况全都在他们脑子里。问金星村有哪些入驻企业、哪家有什么困难、哪个村民脾气比较暴躁等,随口就能说出来。
曹义对记者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金星村绝大多数群众还是从事传统的种植和养殖,2012年年人均纯收入才3200元左右,距同步小康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他们经常熬夜自学农技知识和种养殖技术,自己学透了、领悟了,然后普及给村民。“村民会听你们的话吗?毕竟你们属于‘外来户’。”面对记者的疑问,陈昆说,其实村民很淳朴,关键是要找对工作方法,只要你是真心实意地帮村民解决问题,他们就非常认可你。曹义一脸笑容地告诉记者:“乡亲们对我们两个都特别好,烧好饭了就叫我们去吃,我们现在就是金星村的人。”说到这儿,村主任周忠插话进来:现在他们两个说的话比我们村干部还管用,村里有些事我们做不通工作,他们就能解决,村民听他们的。
村民们为什么喜欢驻村干部,有心事找他们说,有意见找他们提呢?陈昆说:“做农村工作要出于公心,一碗水端平,才能让群众信服。”在陈昆和曹义的倡导下,村里的重大事项全部实行了阳光操作,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更是做到100%,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猜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陈昆和曹义一直住在村里,只有周末村里没什么事的时候才回家看看。说到照顾家庭,两个驻村干部有些沉默。曹义的孩子还不到一岁,不能常在家陪孩子,他感到愧疚。他说:“空下来的时候就在电脑上看看孩子的照片。”村里的事比较琐碎,村民有事说来就来,对他们来说,周末加班已是常事。陈昆的家就在城区,自从驻村以后,也不能照顾到父母。但是他们不后悔,因为他们坚信,驻村不仅是身驻,更要心驻。
来自:2013年6月1日《遵义日报》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