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工作动态

乡村振兴产业路开辟岑杠村“丰收赛道”

发布日期:2021-12-10 16:37 作者:孔颖 简行 来源: 贵州交通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 字号:    

初冬时节,走进从江县岑杠村,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金黄的椪柑挂满枝头,橘香四溢;漫岗遍野的油茶树挂满丰硕圆润的油茶果;茁壮翠绿的钩藤长势喜人、枝叶繁茂,呈现出一片收获的“忙碌”景象。忙碌的不仅是采摘的农户,还有承担着农作物运输的产业路。一条条不长的产业路,解决了岑杠村民们大大的烦心事,为产业发展开辟了“丰收赛道”。

近年来,依托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岑杠村将椪柑、油茶、钩藤列入主导增收产业,目前全村种植油茶482亩、椪柑117亩、钩藤590亩,带动了155户的劳动力就业增收。随着全村林果产业的不断扩大和对生产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群众对优质产业路的需求与日俱增。

“以前的路太窄了,我用摩托车拉油茶出来需要拉好几天,赵书记到我们村后,积极帮我们解决产业路的问题,现在路修宽了,一个农用车一天就能拉完了。”岑杠村一组种植户贾雄安高兴地说。

村民口中的赵书记便是2021年贵州交通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派驻岑杠村的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赵瑜。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赵瑜主动请缨,成为奋斗在战贫困、奔小康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初到岑杠村,赵瑜便开始用“鞋子”丈量自己将要奋斗的这片土地。村子有多少户,每户是什么情况,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哪些……这些都是他要谙熟于心的“大数据”。通过走访调研,赵瑜了解到村子现有8条产业路,多数为2010年后村民集资修建的简易农耕道,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湿滑,极大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目前仅有椪柑示范基地1000米产业路铺沙,其余产业路均为泥土路,亟待铺砂或硬化,成为制约产业壮大发展的瓶颈。作为通向各产业基地的“毛细血管”,优质的产业路成为群众的期盼。

作为第一书记,赵瑜深感责任重大,在娘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他及时请示汇报,积极协调,请求支持,2021年向省交通运输厅申请岑杠村道路修复项目资金30万元,同时协调争取到西山镇岑杠村综合治理项目资金25.16万元,积极解决岑杠村村民有地无路发展产业的困难,提高了村民对发展产业的信心和愿望。

今年9月,贵州交通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又协调专项资金,帮助岑杠村修缮“桶这向-北就坡”产业路,将原宽仅2米的道路扩宽至4.5米,保证了大中型农用车的顺利通过,提高了产业路的利用率和安全性,带动了椪柑、油茶、钩藤等产业的发展,惠及农户96家485人。

路通则百业兴。目前,一筐筐椪柑、一袋袋油茶、钩藤正通过产业路“毛细血管”与四通八达的农村干线路网“大动脉”联通起来,销往省内外,带领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第一书记赵瑜协助农户采摘椪柑

种植户采摘钩藤

岑杠村椪柑丰收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