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交通运输厅201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4-05-14 00:00 作者:徐步峰 来源: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字号:    

    2014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基于对发展形势的研判和我省交通运输建设任务的分析,我们将2014年确定为“改革创新年”和“项目攻坚年”。在总体工作思路上,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加速发展、提质增效”的总要求,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核心,建设群众满意交通为主线,围绕发展“六个交通”,全力主攻“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质量安全、建管养运、转型升级、党风廉政”六大重点,突出抓好“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集约发展、行业管理、队伍建设”五件大事,确保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

    一、突出整体谋划,着力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系统改革。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最大红利,必须脚踏实地,稳步推进。加快顶层设计。立足扩大效益增量、调整利益预期,研究深化全省交通运输改革的顶层设计,制定《关于深化全省交通运输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改革总方案、路线图、时间表,重点在抓基层、打基础、求突破、谋长远方面下功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研究出台深化全省交通运输领域投融资改革实施意见,对交通资产存量进行清理,对增量进行全面评估,理顺监管机制,进一步创新融资模式和品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交通运输建设。研究出台深化全省交通运输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完善贵州航电开发投资公司企业合并后续工作,以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搭建股份制投融资平台,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迈出新步伐;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根本改变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现状。研究出台深化全省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积极培养复合型领导干部,推进干部资源整合使用;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分离制度;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全面理顺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推进试点示范。抓好19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示范县建设,开展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体制改革,研究建立完善“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化、养护常态化、安全设施标准化、客运均等化。适时召开现场会,解决“怎样建设路”、“建设什么路”、“如何管养路”的问题。

    二、突出统筹发展,着力项目攻坚,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坚持已有好做法,完善已有好机制,保持已有好状态,全力以赴,强力推进高速公路、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和国省干线公路攻坚建设、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确保建成项目按期完成。按月调度2014年建成项目,细化措施,倒排工期,均衡推进。高速公路要确保凯里至羊甲、三穗至黎平、檬梓桥至乐理等15个项目路段721公里通车;加强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和水运建设项目的调度管理,定期现场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目标任务完成。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对在建并将于2014年以后建成高速公路项目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要按照预定工期,强化施工组织调度,有序推进工程进度。都柳江从江、大融航电枢纽工程建设,总体形象进度要超过50%,乌江水电枢纽翻坝运输系统工程建设,总体形象进度要达到56%,协调督促加快乌江水电枢纽通航设施建设进度。确保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强化省部(委)间、厅际间、市县间的协调联系,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尤其是市州积极争取的项目,一旦定下就要签订责任书,避免“重争取、轻投入”。加快推进项目审批,力争开工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启动水运建设三年会战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今年开工项目全部动工。

    三、突出要素保障,着力筹资融资,加快破解制约交通发展难题。资金、用地、征拆仍然是制约交通运输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大力度解决。坚持多元化筹集资金。要准确把握宏观金融形势,协调地方落实筹资责任,确保按时足额到位高速公路资本金和各类配套资金。充分发挥贵州高速公路集团、贵州交通建设集团和省公路局等融资平台和交通产业投资基金作用,用好银贷政策和融资工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种资本参与交通建设。支持高速公路项目“以市(州)为主、市投市建”模式,完善农村公路项目“以奖代补”政策,引导地方政府探索利用土地等资源采取BT方式建设普通公路。着力突破土地制约。坚持国土、交通沟通协调机制,加快完善土地报批,协调解决占补平衡和用地指标等难点问题,动态掌握报批情况,全力推进用地保障工作。全力优化建设环境。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突破抢种抢栽、公铁交叉、管线迁改、炮损纠纷等征拆难点,充分考虑农灌沟渠、人畜通行等民生问题,着力解决炸材供应、强拉强运、阻工群访等问题,为加快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四、突出公共服务,着力民生保障,加快建设群众满意交通。制定《开展“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创建群众满意交通”活动实施方案》,坚持把公共服务作为交通运输民生保障的主要内容,持续推进,优化提升。深入实施安保工程。建立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桥梁隧道运行检测与监控系统,完善安全防护设施,科学设置标志标线,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安保、桥涵、边沟、路肩同步建设,提高公路安全防护能力。建立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推进公路水路综合监控管理。扎实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推动智能公交发展,提升城市公交分担率及公交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换乘中心和公交体系建设,支持贵阳开展“公交都市”创建,鼓励遵义市按“公交都市”标准建设。同时,要规范出租车经营管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打车难”和服务质量问题。加大村村通客运建设。全面推动市、县政府落实扶持镇村客运发展的具体政策,明确公益属性、财政补贴等相关内容,提高农村客运抗风险能力。整合城乡客运经营主体、运营网络、跨区域线路,试点发展“镇(乡)村公交”,实现更高水平的“行有所乘”;进一步加大交通扶贫工作力度,持续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出行条件。今年要统一农村客运标志标识,有效打击非法营运,保障群众乘车安全。大力发展交通物流。制定加快交通物流产业发展意见,支持各地发展物流园区。加快交通客货运枢纽建设,加大对城市配送、高速公路服务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支持,扩大甩挂运输试点企业覆盖面;加强与邮政快递衔接,鼓励中小企业联盟,发展班车小件快运,逐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五、突出质量安全,着力规范管理,加快推进平安交通建设。质量安全是生命和良知,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全体建设者共同的责任。狠抓工程质量。落实工程质量终身制,进一步健全业主、施工、监理、中心试验室等各负其责、界限明确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加强对特大桥梁、特长隧道、特深孔桩、特种设备等危险性较大工程监管,强化大宗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控制。深入宣传《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落实《切实加强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确保公路水路建设质量稳步提升。全面推行施工标准化。突出公路水路“施工标准化”和“平安工地”建设,着力精细化、常态化管理,狠抓隐患排查和规范作业,工程实体关键指标100%达到规范要求。做好施工应急预案,严防一般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规范养护管理。以精细、严格、快速、节约为目标,探索推进干线公路管养分离,统筹规划机械化养护中心建设,全面增强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积极培育普通公路养护工程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使公路养护生产方式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效应,确保公路使用的耐久性。完善农村公路“以县为主、群管群养”的工作机制,争取将农村公路发展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事业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实现“建一条、养一条、保一条”目标。重拳保障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严格执行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五严禁”和海事“六项禁令”,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驾驶员培训“三严禁”制度,促进培训规范化、技能全面化、从业素质化发展。强化“两客一危”车辆、“四客一危”船舶的安全监管。以道路水路客运、危险化学品运输、重大工程施工现场为重点,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确保安全生产。

    六、突出创新驱动,着力平台建设,加快提升科教服务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必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梳理、总结、集成与提升力度,将成果推广应用纳入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养护管理技术、设备的创新和应用,强化交通运输软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推动行业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加快智慧交通建设。以“交通云”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路网信息服务平台、出行服务平台建设。统一交通系统高速公路公共服务电话号码和对外信息发布渠道,启动高速公路监控区域中心、赤水河智能航道试点建设。全力推进电子客票系统、出租车管理系统和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积极推进ETC区域联网和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升级改造,提高ETC车道、非现金支付卡发行及OBU安装服务网点的覆盖率。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加强水土保持,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地、能源、建材等消耗强度;突出生态恢复和山体保护,美化绿化路域环境,实现工程防护、景观塑造、环境保护相统一。强化节能环保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的应用,实现普通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回收率在95%以上、循环利用率在60%以上。推进贵阳市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区域性试点工作,启动绿色低碳主题性试点项目。

    七、突出行业管理,着力品牌创建,加快构建贵州特色文明交通体系。深化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与我省交通运输发展相适应的价值理念、精神力量和文明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制定《贵州省公路条例》,完善道路运政执法监督检查管理等制度,推进行政执法“四统一”工作。完成公路执法专项整改,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强化执法考核和奖惩,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全面规范招标投标管理,认真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加强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监管,加大客运站、码头等周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整治力度,营造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推进文明路创建。结合地方特色,着力打造“融入本土、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路,实现“一条道路、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洁美”。今年,高速公路要开展“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活动,国省干线要创建“畅安舒美”示范路,农村公路要创建美丽乡村生态文明路。

    八、突出廉政建设,着力四风整治,加快提升党建工作服务水平。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切实增强服务发展能力。强化队伍建设。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选贤用能,加大干部交流、轮岗、挂职力度,把政治强、业务好、懂管理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着力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职工培训教育工程,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注意关心职工生活,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突出“四风”整治。加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的监督检查,进一步精文简会,压缩“三公”经费。着力落实属地责任,化解信访积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一线工作法”,着力解决部门工作推诿、敷衍塞责、效率低下、作风生硬等问题。全力打造廉洁交通。以“创建廉政建设示范”活动为抓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十个严禁”和行业管理“五个不准”规定,制定出台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有关纪律规定,严防县乡干部优亲厚友推荐施工队伍,建设“豆腐渣”工程;突出内部财务审计,强化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格党风廉政责任追究,治理“好人主义”行为,树立敢抓敢管、勇于担当的良好导向;加强投诉举报查办、案件线索调查,做到一件不漏,一查到底,坚决惩处,绝不姑息,做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群,警示一域。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